佛山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发布,将打造一批特色样本

南方+ 记者

4月2日,佛山市印发实施《佛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佛山不仅要实现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还将打造一批具有佛山特色的美丽河湖样本,书写绿韵水乡新篇章。

《佛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出炉,书写绿韵水乡新篇章。   戴嘉信 摄

《佛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出炉,书写绿韵水乡新篇章。   戴嘉信 摄

全流域治理大会战

《规划》指出,佛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优质供水能力进一步提升,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市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力争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持续巩固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西江、北江及试点河流生态流量得到保障;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打造一批具有佛山特色的美丽河湖样本,努力书写绿韵水乡新篇章。

展望2035年,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水功能区全面达标,主干河涌水质根本提升,大江大河及内河涌生态流量得到全面保障,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全面重现水清岸绿岭南水乡美景。

“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坚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原则,坚持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的“三水统筹”要求,并坚持市、区、镇(街)、企业四级统筹,聚焦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任务,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实现全流域治理大会战。具体包括由依次治理大江、河道、干涌、支涌,转为依次治理支涌、干涌、河道、大江,注重提升干涌和支涌水质;由依次从西向东、从北向南治理,转为依次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治理。

“十四五”期间,佛山坚持市、区、镇(街)、企业四级统筹,聚焦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任务,实现全流域治理大会战。 戴嘉信 摄

“十四五”期间,佛山坚持市、区、镇(街)、企业四级统筹,聚焦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任务,实现全流域治理大会战。 戴嘉信 摄

十个指标五大任务改善水生态环境

《规划》中提到,按照“三水统筹”要求,佛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体系包括十个指标、五大任务。

其中十个指标包括3项约束性指标和7项预期性指标。3项约束性指标分别是国、省考断面优良比例达85.7%;国、省、市考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为0;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7项预期性指标分别是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省下达目标;黑臭水体控制比例为0;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数量5个;再生水利用率达25%;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大于25公里;新建湿地保护小区8400亩;开展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的河湖数量6个。

“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完成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水生态保护支撑等五项重点任务。

在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方面,佛山将开展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业污染减排控制、农业污染源头防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入河排污清理整治、清淤治违畅通河渠、以水定地城市更新八大行动,主要任务包括在“十四五”期间,拟新建、扩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8座,新增处理能力59万吨/天,新增管网超过2000公里,新增修复污水管网700公里及以上,改造雨污河流管网超过200公里,新增工业集中污水处理设施3座,新增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能力5.5万吨/天,全面完成镇级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开展池塘改造提升等。

在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佛山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水生态调查评估摸清底数;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开展河湖缓冲带建设、湿地生态修复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高质量建设碧道、推进绿色水网及美丽河湖建设,推进河心岛、江河湖泊生态修复,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格局。

在强化水生态保护支撑方面,佛山通过构建“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制度体系、完善“目标——监测——排名”管理体系、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深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提升科技支撑,升级水污染防治挂图作战系统功能、打造智慧治水系统提高决策管理水平、拓展流域水生态监测。

【南方日报记者】刘明

【通讯员】黎娟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