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人,1959年的《洲心双日报》,你见过吗?

南方+ 记者

近日,清远市图书馆收到一份1959年3月14日版的《洲心双日报》,其上所述的历史距今已有63年,彼时清远还是“清远县”。

1959年3月14日版《洲心双日报》。

1959年3月14日版《洲心双日报》。

据悉,这份1959年3月14日版的《洲心双日报》出自中共清远县洲心公社委员会办公室。所记载文字仍清晰可见。

捐赠仪式上,清远市图书馆副馆长黄小梅与中国建设银行清远市分行副行长洪则涌合影。

捐赠仪式上,清远市图书馆副馆长黄小梅与中国建设银行清远市分行副行长洪则涌合影。

报纸的“出土”,得益于清远市图书馆于3月16日发布的《清远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启事》(启事内容见下方扩展阅读)。启事发布后不久,中国建设银行清远市分行副行长洪则涌主动与清远市图书馆取得联系,将所珍藏的《洲心双日报》捐出。清远市图书馆为此专门举行了捐赠仪式。

据了解,作为一名瓷器收藏爱好者,洪则涌对具有历史沉淀的事物均抱有不小兴趣,偶然间发现这份“比自己年纪还大”的报纸便加以收藏。得知清远市图书馆开始征集地方文献,洪则涌意识到与其放收藏柜里“束之高阁”,不如将之捐出,能更好地成就这份文物的意义与价值,“正如《启事》里所说,‘泽被后世’。”

清远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份出自洲心公社的报纸所在年头,正是上世纪60年代清远“洲心经验”发源的前夕。目前,这份“陈年老报”已由清远市图书馆妥善收藏,用于历史留存,免费供读者查询、阅览。

“这是地方文献征集的‘开门红’。”工作人员表示,获捐《洲心双日报》给予市图书馆不小的鼓舞,目前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已出动到“大街小巷”、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征集活动,“未来清远市图书馆新馆落地,会构建一间特藏室,我们正努力为新馆的地方文献做准备,希望广大清远市民能多多给予支持,共同守护清远文化、传承清远文脉。”

扩展阅读

《清远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启事》

清远历史人文资源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地方文献的征集、管理与利用,对于保存地方史料、传承清远的历史文脉、促进清远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全面完整地收藏保护好清远地方文献资料,弘扬清远优秀历史文化,唤醒清远文化记忆,提升清远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清远市图书馆谨向社会各界诚征各类地方文献。

一、征集对象

清远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个人。

二、征集内容

(一)清远人士(包括原籍清远或曾在清远任职、居住的各个时代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的著述、著作手稿、书信、字画作品、日记、家史、传记、回忆录、照片、报纸、音像资料等相关文献,以及对清远人物及其著作的研究资料等。上述各类文献,不限于正式出版物,其他内部资料、手抄本、手稿本等都在征集范围之内。

(二)各单位和个人编撰的反映我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书、图片、图册、报纸、期刊、音像资料等;宣传、介绍清远地区历史与现状的文字或音像、影像作品。

(三)全市各级各部门编印的统计资料、会议文集、文件汇编、地图、名录等内部资料和内部出版物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四)清远的史志史料:包括年鉴、统计资料、地方志、部门志、企业志、人物志、事业史、党史、校史、厂史、街道史、村史、大事记等。

(五)家谱族谱:民间流传的谱录,包括家谱、族谱、宗谱等。

(六)以清远为对象的研究著作,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等方面。

(七)非图书资料:民间流传的各类民俗景观图片、历史场景图片、金石拓片、书法、绘画作品、歌册、账本、地契、反映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音像资料等。

三、征集方式及管理

(一)征集方式以无偿捐赠为主。

(二)有捐赠意向的单位或个人可将赠送的作品或文献直接交送或邮寄到清远市图书馆。

(三)有捐赠意向的单位或个人可致电清远市图书馆,由工作人员按约上门征集。

(四)如有捐赠意向的资料为孤本,图书馆可通过拍照、复印、扫描等方法进行复制。

(五)凡自愿捐赠及征集到的文献资料,均作为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正式收藏,永久保存,供广大群众查阅。属于保密资料的文献,按保密规定管理、收藏。

(六)所有捐赠者或单位,清远市图书馆授予《捐赠证书》以作纪念。

四、征集时间:自本启事发布之日起,长期有效。

五、征集地点及联系方式:

地址:清远市清城区银泉北路文化广场图博大楼四楼资源建设部

邮编:511518

联系电话:0763-6889096

清远市图书馆殷切期望您贡献出宝贵的文献资料,您所捐赠的资料我馆将尽心珍藏,并代代相传,泽被后世。感谢您对清远地方文献保存工作的支持!

【记者】陈立楷

【通讯员】周紫滢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