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推动学科建设和疫情防控|健康南海活力团队②

非常医+1
+订阅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系列“小目标”,着力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康复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刚刚获得佛山市南海区“高质量发展医学领军团队”的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就致力于推动康复医学发展,彰显康复人在疾病预防中的当担与使命。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团队合照。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供图

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和帮扶工作

2021年底,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的康复治疗中心投入使用,并对外开诊。本次新的康复治疗中心将原本较为分散的相关科室进行整合,是进一步促进中医康复学科发展、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

在宽敞的康复治疗中心内,各区域分区明显,标识完善。市民以前在旧康复门诊看诊后,需要走一段路到外科楼拿药,市民闫奶奶说,“现在就好了,看诊、缴费、治疗、拿药都在这边,很方便我们这些老人家。”

该院康复治疗中心成立于1993年,拿下过不少“国”字招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和中医名科,广东省高水平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佛山市“十四五”中医重点专科,在痛症康复(颈肩腰腿痛、肌骨疼痛、风湿骨痛)、神经康复和骨伤康复方面优势明显,在全省综合性医院中属领先水平。

该科现有技术人员81人,其中医生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1人;护士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人;医技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2人,是佛山市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重点专科级别最高、中医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水平双一流的重点专科。

近三年,康复科共派出10人赴全国各地基层进行对口支援工作,其中,包括医生袁佳到肇庆市封开县中医院对口帮扶、医生麦方永赴凉山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医生冯文峰赴伽师县维吾尔医医院对口援疆帮扶等,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帮扶任务,当地政府和医院对帮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与此同时,康复科团队还积极开展义诊帮扶活动,分别到桂城医院外康科、九江医院康复科、云浮石城卫生院、封开县中医院等进行帮扶及义诊活动,并深入病房开展查房和指导工作。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参与社区义诊。

疫情中的逆行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大年初一,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计划将康复科病区腾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暂时改为感染三区。

消息来得太忽然,命令必须马上执行,当大家还没回过神来,护士长李淑梅马上想好了转移本科病人的计划,很迅速地把病人转到了他科并做好交接,调动全科室人员力量,就近休假的医护全部回来协助病房改造,病房布局、物资准备等等,并在第一时间完成各项流程、指引的制定、知识培训,如何穿脱防护服要求人人过关,原则问题一个都不能含糊。

短短1天的时间,康复科医护一起进入隔离病区参加抗疫工作,每个班要持续4个小时以上穿着防护衣工作,换班脱下口罩、眼罩时额头被压出了深深的额纹,脸上也是深深的印子,鼻子压得碰一下都痛。

但这些在医护人员眼里根本不当一回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该科全体医护人员用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于抗疫的各个角落,包括参加南海区大规模核酸检测、隔离点核酸检测等工作,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参与大规模核酸检测准备中。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参与大规模核酸检测准备中。

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参与抗疫,秉承以 “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继承、发扬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在健康南海建设中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

【撰文】肖莎莎 赵进 杨晨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