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有个“菜园子学校”——记天誉小学校园农场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

走进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天誉小学校园农场,一串红、万寿菊、迟菜心、茼蒿等花开得正旺,白萝卜、芫荽已经成熟等待收割,艾草、茄子、地瓜刚刚种下正在抽芽,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绿番茄上面点缀着黄色小花,一洼洼菜地呈现在笔者眼前,农场内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对于该校学生来说这里既是学习自然知识的绿色课堂也是课间休憩的游乐场地~

近年来,永宁街按照“环境育人 特色办学”的办学规划,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科课程,坚持绿色教育,打造了一批“绿色学校”。近期公布的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名单中,永宁街共有10间学校上榜。绿色教育不仅在笔头上下功夫,更要在实践中出真知。为促进全街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扎实推进小学劳动教育活动开展,2021年,永宁街动员辖区学校利用闲置地开展种植活动。各校通过资源统筹,将校园闲置土地设计开发为学生的劳动基地、农业科普园等,利用蔬菜种植养护等实践,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让师生的绿色生态教育体验方式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打造校园农场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为了给学生打造校园农场,天誉小学经过改良土壤、铺设水管道、围砌红砖、硬化过道、设置主题展示栏等各项工序,将一片1200㎡的空闲地开辟成学生钟爱的自然教室。校园农场内有约20洼菜地,分配给每个班级,由学生认领种植任务,安排挖土、播种、浇水、捉虫、管护、收获等事项。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课是学生们最期待的一次实践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以来,农场内相继种植了韭菜、香菜、辣椒、芹菜、包菜等数十种时令蔬菜,让学生们认识不同种类的蔬菜,了解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植物形态,在流汗的实践中获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尊重劳动、珍爱生命的价值观。“我们班种植很多蔬菜,有生菜、包菜、油麦菜,还有白萝卜。”该校六年级学生朱可研说,“通过这个活动,我吃上了自己种植的蔬菜,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也更加明白要珍惜粮食、爱护生态环境。”

天誉小学校长罗锦茹表示:“城镇的中小学生由于农业实践的匮乏,自然视角受限,很容易出现“葱苗韭菜分不清”的情况,而有了校园农场,学生们便有了亲近农业、拥抱土地、融入自然、开阔视野的机会,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辖区教育部门或永宁宁西教育中心表示,永宁街将继续把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促使学校开发更为丰富的生态文明相关课程,把塑造正确生态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结合世界水日、粮食安全宣传周、森林日、植树节、二十四节气等节点,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氛围。

来源:永宁街党建办罗燕婷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雅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