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家园:甲骨文猜猜猜(第四期)

东莞松山湖图书馆
+订阅

2021年,松山湖图书馆通过查阅、汇总、梳理、注释、校对,编写古文字中的中华文明基本材料《百物生焉》,意欲以《说文》《尔雅》这两种最早的字书、辞书上出现的古文字为基准,遴选出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的材料,展出与之有关的汉字、文物和文献,为读者带来亲切的文字知识,感受中华文明创生的卓绝与伟大。

从甲骨文到简体字,从象形到写意,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至今仍勃勃生机、延绵不息。让我们一同追随古人的视角,了解“茶”“蓝”“桼”的内涵~

(小篆)

《说文解字》释荼:“苦荼也。从艸,余声。”徐灏《段注笺》:荼有三物。其一,《尔雅·释草》里“荼,苦菜”,即蔬菜类食物;荼味苦,引申为苦,痛,如荼毒、荼炭、荼棘等词。其二,“蔈,荂,荼。茅秀也”,即白茅的花穗。其三,《尔雅·释木》里“槚,苦荼”,即今之茗荈(粗茶,泛指茶)。

随着茶的药用、饮用、品用等功能的变迁,以及茶文化产生与发展的需要,“荼”字难以概括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唐以后,荼字减笔,创造出“茶”饮专字。

(小篆)

《说文解字》:“蓝,染青艸也。从艸监声。”蓝草是蓝色系染料的主要植物,有山蓝、木蓝、蓼蓝、菘蓝、苋蓝五种。《埤雅》“无刈蓝”,“郑氏言恐伤长养之气也,然则刈蓝先王有禁,制字从监,以此故也。”《月令》“仲夏毋艾(刈)蓝”,是可以染之草。《正义》以蓝可以染青,故《淮南子》云“青出于蓝”。《通志》蓝三种:蓼蓝,染绿;大蓝如芥,染碧;槐蓝如槐,染青。三蓝皆可作淀(靛),色成胜母,故《荀子·劝学》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又引申“蓝缕”,今写作“褴褛”,衣服破烂。《左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蓝图,用感光后变成蓝色(或其他颜色)的感光纸制成的图纸,比喻长远的规划或计划。

(小篆)

桼,后多作“漆”。一指漆树,落叶乔木,内含乳液。漆叶、漆子、漆花亦入药。中果皮、种子可榨油,工业用。二指用漆树皮内的粘汁做成的涂料,称为生漆,俗称大漆,又名天然漆、土漆、国漆、中国漆等。

《说文解字》:“桼,木汁,可以䰍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桼”字,上从木,下从水,中间左右各一撇,表示插入树干之竹片,漆液如水由竹片导出。这正是古人的采漆法,“漆树,以刚斧破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管中,即成漆也”(《古今注》)。今天人们采集橡胶、松香等树液,差不多还沿用三千多年前甲骨金文字所描述的方法。《山海经》中也作“柒木”,“柒”字也由切割树木流淌乳汁之态,象事而来。

猜猜看

下面有4个甲骨文图片,快来猜一猜是什么字?

活动规则

“甲骨文猜猜猜”活动共5期,每期4个字。

累计参加3期及以上,且全部答对的读者,可获得神秘礼品一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第四期留言截止日期:2022年3月25日 -- 2022年4月2日

资料来源:《百物生焉》

汉字书籍推荐

书名:《文字蒙求》

作者:(清)王筠撰

索书号:H162/1

馆藏地点:文字图书馆(二楼)、图书借阅区(三楼)

内容简介:《文字蒙求》是(清)王筠撰写的一本指导儿童识字的教本,从《说文解字》中摘取两千多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卷,并列篆文和楷书,依照许慎的解释再加申说。既可以作为指导识字的入门书,也可作为研读《说文解字》的参考书。

书名:《说字解诗》

作者:张素凤孙春青著

索书号:l207.227.2/13

馆藏地点:图书借阅区(三楼)

内容简介:这本书选取了具有近义关系的46个单独汉字,分为23组,从汉字的字形出发,通过梳理汉字发展演变的脉络,解析造字意图,抽取隐含在汉字字形中的意义特点,比较近义字的不同。然后将汉字中的隐含义融入对相关诗词的赏析中,使诗词意象在读者眼前“活”起来,帮助读者理解诗词的深刻意蕴,体味诗词鉴赏中的“炼字”之妙。

《甲骨文猜猜猜》(第三期)答案:

①稻

②黍

③麦

④贝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