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之间的正式交往,都是依靠手写的文字。
鸿雁往来,拜帖名剌,每一个字都是亲笔所书。
在没有视频与照片的时代,“见字如见人”。书法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社交的敲门砖,乃至是官场的晋升法宝。
害死岳飞的一代奸臣秦桧,便是因为字体娟秀,被宋徽宗破格擢升为御史台左司谏。而由秦桧创立的一套书法字体,并未因他的遗臭万年而被废,至今仍在中国广泛使用,那便是电脑中的“宋体”!
至于科举考试,书法要求更是严格。
比如说清朝要求考试必须为馆阁体,端正拘恭,横平竖直,如同木版印刷体一般整整齐齐。
一代文豪龚自珍,便是因为书法不过关,哪怕满腹经纶,接连应试都名落孙山,直至第六次会试才勉强录为三甲第19名,无缘入翰林,一生仕途不顺。
▲龚自珍书法造诣不差,只是没有好好练习馆阁体
为此,古代的学生一入学,首先便是被要求练字,其强度之大,足以令今人咂舌。
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记载私塾学堂对儿童的练字要求:“童稚初写者,先以子昂所展千文大字为格,影写一遍过,却用智永如钱真字影写。每字本一纸,影写十纸。止令影写,不得惜纸于空处令自写,以致走样,宁令翻纸,以空处再影写。如此影写千文足后,歇读书一二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写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以全日之力如此写一二月乃止。必如此写,方能他日写多,运笔如飞,永不走样。”
翻译过来便是:学生刚入学,每天要写满10张纸。中间有段时间停课专门练习书法,每天写1500字,再逐渐加码,一两个月后要每天写满4000字,为的是让学生日后“运笔如飞,永不走样”。
今天的教育,很难再重复这样的“魔鬼训练”。但是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永远是老师眼中的“宠儿”,并且也可以为自己“加分”。
这个“加分”,是实实在在的。在考试中,许多老师都会给出“卷面分”,对于那些字迹清晰、优美的卷面,尤其是作文,给出高分。
其实对照下面的这两篇作文字迹,你恐怕自己都会产生给第一份卷面多打几分的冲动吧。
所以少年学生,一定要练好书法,给人留下好印象,给自己争取宝贵的卷面分数!
由南方日报社指导、南方+客户端成长频道主办、广州启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平台支持的“广东少儿书写大会”活动现正火热进行中。
我们选取了部分往届的优秀书法作品,以飨大家,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书法大军”中,一起弘扬汉字的优美!
▲恒大学校 4年级-11班-冯伟萍
▲罗定第一小学5年级-5班-李筠仪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第六小学3年级 凌宇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六小学四年级 谭晓潆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初一 陈如妍
如果有你写得一手好字,欢迎投稿给到广东少儿书写大会!
【记者】黄楚旋
【通讯员】杨林清、张梅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