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地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冲锋在前,他们义无反顾

南方日报

3月的广东,新绿初起,春意渐浓。

3月30日是国际医师节。在当前的疫情大环境下,这个节日显得更加特别。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深圳、东莞、肇庆等地的医护人员一如往常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有的坚守在医院,为救治患者跑出“加速度”,有的驰援一线,严控疫情蔓延。

二级防护+30斤铅衣

3月20日凌晨1点半,120救护车一路飞驰,将48岁的李先生从封控区送到南科大医院急诊。此时的他,已发生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被诊断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必须立即进行急诊介入手术。

夜色浓稠,一场与生命的特殊赛跑开始了。

由于李先生居住在封控区,介入层流手术室需关闭层流,空调也随之关停,气温逐渐升高。

先穿上防护服,再穿一套近30斤的防护铅衣阻隔辐射,再穿上手术衣,还要戴上N95口罩、防护面屏等多层防护……在密闭得像蒸笼一样的环境里,南科大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小林等进入导管室的医护人员为李先生紧急进行了冠脉介入手术。

“介入手术必须步步精准,经验和手感十分重要,笨重的防护装备令操作难上加难。”陈小林说。尽管如此,医疗团队仍然争分夺秒,凭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及熟练的配合,成功完成了手术,顺利开通了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并植入支架,重新续上“生命线”。

生命至上。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需要为孕产妇、婴幼儿、肿瘤术后和需要进行肾透析的病人等特殊人群打开“生命通道”。深圳、东莞、肇庆等城市通过摸底造册、台账化管理、“点对点”服务、畅通绿色救治通道等措施,确保就诊救治需求得到保障。

在东莞市大朗医院,3个孕产妇微信群里,医护人员正忙着解答约1000名孕产妇的各种问题。为了缓解孕产妇的焦虑,医生24小时在微信群值班,专门设置的服务热线自2月24日运作以来,日均解答电话咨询250人次。

未婚护士做起了“临时妈妈”

窗外木棉花开,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的病房里,一群护士自愿领命,成了“临时妈妈”。她们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护面具抱着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玩具、唱儿歌,帮助孩子们一起度过这段“特殊时光”。

“为了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在医院里得到很好地照顾,医院护理部召集了有儿童护理经验的护士们组成了特护专班。”易云兰是负责统筹“临时妈妈”工作的感染重症病区护士长,也是除了孩子外最熟悉“临时妈妈”的人。她说,特护专班的护士需要24小时贴身照顾患儿,不然很容易出现如因吐奶引起窒息等各种意外。

正是“临时妈妈”的陪伴,孩子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有了安全感,也让家人们放下了心头的担忧。

舍“小家”顾“大家”

3月30日凌晨2点,为当天排队的最后一位市民做完核酸检测,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罗秋华才松了一口气。脱下防护服,里面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现在要赶紧回去休息,第二天早上7点又要回到工作岗位,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她笑着说。

从3月27日金利出现疫情开始,金利镇卫生院168名医护人员都像罗秋华一样,争分夺秒忘我工作,对封控区内市民开展了多轮核酸检测采样。

“辛苦是肯定的,但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职责所在。”罗秋华说,“当前我们只有一个共同心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帮助我们的家园战胜疫情,早日恢复正常。”

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的奉献,不是因为他们比常人坚强,更能承受离别的眼泪,而是他们曾经许下医学生誓言,将救死扶伤的天职铭记。

近日,东莞市寮步医院护士陈秀娟在核酸采样一线,穿着洗手衣举行了一场简单“云婚礼”。本轮疫情发生后,东莞全市1000余名医务人员进驻大朗开展核酸采样工作。陈秀娟便是其中的一员。3月13日,原本是陈秀娟和丈夫早早定下的婚礼日。虽然婚礼无法如期举行,但医院的同事们并没有忘记。按照习俗,3月12日晚上是接亲的日子。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回到驻地后,同事们突然拿出头纱、皇冠给陈秀娟戴上,陈秀娟身上穿的洗手衣也成了“婚纱”。在和新郎的视频连线中,一对新人的婚礼就这样“礼成”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医护人员坚定地放下“小家”顾“大家”,坚定地选择“白衣执甲”。

24小时灯火通明的发热门诊,在防护服里、护目镜后忙碌的医护人员,PCR实验室里坚守岗位的检测人员……面对疫情,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清晨还是深夜,“白衣天使”始终站好岗、守好责,守护所有人的安康,他们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的头号尖兵,也是南粤大地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记者】欧雅琴 黄思华 施亮

【统筹】欧雅琴

编辑 佘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