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南海区教育系统首届杰出贡献团队(个人)获授牌

佛山大课堂
+订阅

打造南海“教育雄师”,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3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2022年全区教育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会上,南海区教育系统首届杰出贡献团队和个人获得授牌。南方+带你一睹这批杰出贡献团队和个人的靓丽风采和出色成绩,一起来看!

互动:为你最喜欢的“教育雄师”个人/团队点赞!(可多选) 1.南海区石门中学信息学竞赛团队 2.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体育与艺术特色管理团队 3.南海区南海中学“绿色教育”特色管理团队 4.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科创竞赛团队 5.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声雅琴和,艺海飞扬”音乐团队 6.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有为职教”管理团队 7.南海区星辉学校“有爱星辉”课程团队 8.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管理团队 9.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幸福1+N”建设团队 10.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科创教育团队 11.南海区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 “灵慧教育”管理团队 12.南海区丹灶镇联安小学“叙事教育”管理团队 13.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 14.南海区狮山镇狮山中心小学“科博创客空间”团队 15.南海区大沥镇水头小学“粤彩”团队 16.南海区英广实验学校广东省谭诗清名师工作室 17.南海区第一中学罗立波 18.南海区大沥镇初级中学吴杏甜 提交


卓越贡献奖(团队)

1.团队名称:南海区石门中学信息学竞赛团队

团队成员:李卫东、宋试梨、江涛、梁冠健

1

石门中学信息学竞赛团队创新信息学特长生培养机制,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细化信息学特长生培养周期,让学生在不同学段都能得到相适应的培养;全面提升区域内中小学信息学教练专业素养,建立“导师制一对多”树状衔接发展教师培养架构;创新编程教育理念,推动编程教育在区域内的全面普及;培养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顶尖的信息学特长生,自2007年起,石门中学成为“南海区信息学培养基地”,信息学团队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的信息学比赛屡获佳绩:4人获得亚太地区赛金牌、6人获得全国总决赛金牌、10余人获得全国总决赛银牌、184人次获得全国分区联赛一等奖。辅导的学生当中,共有22人因信息学竞赛成绩优异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数十人被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985大学录取。

2.团队名称: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体育与艺术特色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周少伟、李丽仪、陈丽伊、陈军、麦国清、余俊锋、梁捷萍、周基河、李钊、孔庆锵

2

西樵镇民乐小学体育与艺术特色管理团队从乡土文化入手,充分挖掘岭南优秀乡土文化资源,秉承以体树人,以美化人,人人出彩的理念,建构“3+1+N”体艺校本课程(优质落实少儿狮艺、童画与扎作、器乐与合唱3门体艺校本课程,发展1项体艺特长,实施N项体艺课外活动),出版了《农村薄弱学校体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论著及相关体艺校本课程教学用书,制作100多个少儿狮艺微课,省内外近万名学生受益,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特长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厚植师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体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校获评“全国体育活力校园”“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广东省艺术特色学校”“佛山市首批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狮头扎作)”“佛山市第三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书法)”等35项殊荣。体艺特色成果央视播报18次,3次登上央视春晚,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26次。学校举办全国学术会议,受邀做20次以上主题报告。得到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田慧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等高度肯定。美国、加拿大、渝、川、鲁等国内外学校40余个考察团到校考察,成果传播6个国家近百所学校。

突出贡献奖(团队)

1.团队名称:南海区南海中学“绿色教育”特色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傅陆根、杨剑、蒋旭锋、胡文华、秦昭昭、宋业应、古清华、宋建奎、马琳、朱晓芳

3

以傅陆根校长为首的南海中学“绿色教育”特色管理团队以“守望生命的绿水青山”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人才”为育人目标,秉承“通过成就老师和成就学生来成就学校”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学术型重点高中,为南海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该团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绿色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了南中特色的课程体系,打造出“育人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体系化、体系精细化”的绿色育人特色,内生出一师一队(团)文体信息学课程、西樵山历史文化暨生态文明考察徒步研学、南海博物馆文化寻根徒步研学活动、生物种养殖劳动特色课程等校本品牌活动(课程)。近年来,学校教师在省市区各种比赛获奖总数和一等奖人数位居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位,高考成绩实现“两跨越、一突破、高增长”,学校改扩建工程推进顺利,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团队名称: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科创竞赛团队

团队成员:李强、曾冰峰、李忠伟、刘世能、白玫、莫宇楼、徐海贤、高旭霞、谈俊

4

团队始建设于2007年,由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强作为团队带头人,以“生活即创新”为教育理念,以科创教育和科创竞赛为平台,倡导STEM跨学科的教学理念,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衔接中小学,对接高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无缝衔接。在科创竞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

团队辅导学生参加市级上科创竞赛活动获奖332项,其中国际级17项,国家级69项,省级103项。3位同学因科技竞赛被世界名校录取。17位同因科技竞赛而获得全国重点大自主招生资格。团队于2020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李强成长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科创专家,刘世能老师成长为“广东省十佳优秀科技教师”“佛山市兼职教研员”,另有多位科技教师成长为享誉省内外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学校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佛山市科技教育十强学校”“广东省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南海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3.团队名称: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声雅琴和,艺海飞扬”音乐团队

团队成员:杜彬莹、谭哲昕、林晓立、黄超力、许悦、吴聪、唐桂玲、陈丽媚、向凤苗、张芘嘉、欧阳斐斐、潘雯雯、戴彩霞、江耀莹、黄彦、姜苏卉、黄惠芬、龙伯承、杨洁瑜

5

“声雅琴和,艺海飞扬”音乐团队是一支有追求、有活力、讲团结、讲正气、能打仗的科组,团队以“厚德载物、和谐共生”为理念,注重团队的协调作战,强调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一切工作围绕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校发展为原则展开。从初中到高中,秉承六年一贯制的教学思想,从师资衔接的安排、形成系统的校本教材以及课程优化管理方案,为学生专业训练提供有力保障。

该团队极力践行“双品工程”,逐步呈现“一品一精”:钢琴品牌学科为基础,以器乐课程为精品的布局。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品德、技能、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学艺先立德”,培养学生德艺双馨的追求。教风端正,学风优良,育人成果显著。音乐类艺术团队在国家级、省、市、区各级比赛屡获佳绩;2015年至今,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27人,中国音乐学院录取8人,另有众多学生考取中央民族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大学等名校。团队积极投身以艺高为龙头的美育教育集团的建设,助力集团学校美育教育共享共建,纵向衔接横向联动,构建更优质的艺术教育生态链。

4.团队名称: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有为职教”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曾志勇、谢郁、田中宝、洪志龙、岑清、高海涛、彭次荣、杜周雅、何德勇、苏玉雄

6

自2016年以来,学校有为职教管理团队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成为南海唯一的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在朝着佛山特色、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引领改革的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一是管理创新,实现治理现代化,成为业内知名的有为职教管理团队,学校荣获“南海区十大模范党支部”和“佛山市模范党支部”。

二是高位奋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职教名校。教学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南海唯一),2021年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全省仅6个),2022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省仅3个)。品牌专业全国知名,省级以上专业占全校12个专业的六成,物流专业排名全国第1。“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学能力比赛全国第一,近两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专业技能大赛成绩省内领先,全国知名;近5年均蝉联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总量第1名。

三是示范辐射,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教品牌。成立佛山市唯一一个由中职学校牵头的广东省首批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培训中心年平均鉴定量4000余人,培训3200余人次,服务22000多人次。

5.团队名称:南海区星辉学校“有爱星辉”课程团队

团队成员:高凯健、袁宏昌、赵小艳、张力、马跃、邓娜、李羽乔、黄一恒、黄著伶、谢淑菁、葛晓娇

7

学校把“爱”作为办学特色,以“让每颗星星发出光辉”为理念,组建了由校长和骨干教师参与的“有爱星辉”课程团队,实施了系列举措。通过参与培训、课题申报、研讨交流等方式,先行提高团队成员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再以科组为单位,通过团队成员开展二次培训,形成强大辐射作用,整体提高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性。

由团队中的科组骨干教师组织各科组开展科组研讨活动,通过打造精品课程、精品活动,探讨课堂教学、课下活动与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旨在打造服务学生、适合学生的课程与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切实培养学生生活与生存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家庭与社会。以团队成员为先锋,通过举办家长培训、家长讲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给家长传授专业知识,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联系,探索家校合作的可行路径。

学校办学成果显著,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高,先后被授予“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佛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为孩子多元化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师生在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

6.团队名称: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邓爱勤、刘映荷、刘俊佳、刘春花、李艳芬、李樑、邹庆瑜、周冰欣、吕海梅、梁素萍、梁玉婵

8

团队在校长邓爱勤的带领下,围绕“点亮心湖”的办学理念,以“成人成事”为价值引领,勇当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先锋,以全面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师生共长为团队发展目标。下移管理重心,打造开放多元的管理组织生态,形成“优势互补、共生共长”的管理品质;以“共生研修”为抓手点亮教师多维成长,以“共生课堂”为突破口点亮校园新常态,在促进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教研改革等效果显著。

在深化课堂教学变革中,团队提炼了“前移后续”的课堂教研范式、“收放互促”的课堂教学原则和“结构化教学”的设计策略等课堂改革成果,学科课型专题研究成果突出。灯湖学子在思维品质、学科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各项竞赛中崭露头角。研究带动精品的汇聚,品牌的树立,成就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更引领团队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向地区乃至全国进行广泛的示范、引领及辐射。

7.团队名称: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幸福1+N”建设团队

团队成员:林景飞、李彦、雷波、方毅宁、陈莉、秦芳、陈广、杨智勇、李校华、郜新华、陆慧敏

9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幸福1+N,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落实五项管理,做好教育“加减法”,率先推行“周末零作业”,落实“双减”政策,以精细人本的管理方式和科学创新的教育方式为师生构筑幸福工作、快乐成长的广阔空间。“幸福1+N”,筑深课程体系,探索智慧课堂,统领校园活动,形成“特色课程”“智慧课堂”“多元活动”三大品牌项目,八大类二十多个系列近百种课程体系,“自主、多元、灵动、探究、对话、创新”的智慧课堂,器乐节、读书节、诗词大会等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幸福1+N”,引领教师发展,推动学生成长,办学成绩斐然。

团队实施“三师计划”“三师工程”,有省市示范教研组8个,各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9个,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2人,佛山市优秀青年教师15人,各类名师68人。学校蝉联广东中考佛山十九连冠,各项数据,领跑全市。学子竞赛成绩突出,获奖4349项,升上高中后续发展喜人,备受名校青睐,成为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

8.团队名称: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科创教育团队

团队成员:陈海燕、李清艳、刘志伟、孙启富、区坤开、李伟伟、周劲、梁海荣

10

团队16年来秉承学校“弘扬传统,崇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创新创客教育品牌,成效显著。近5年来,陈海燕校长大胆引进STEM教育理念、打造创新创客品牌、大数据评价、家——校——社共育模式等重大举措,团队师资和学生高质量成长。丰硕的科创教育成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十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教育荣誉超过20项。《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和中央电视等媒体多次对学校“科技教育”进行报道。教育部西南大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教授为学校题词点赞。

丰硕的科创教育成果,撬动了乡镇学校科创教育的支点。学校先后接待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到校参观访问达 300 多次,超 10000 人。科创成果先后在全国各地共 22 所学校推广应用,广东省双融双创智慧共享社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团成员 192 个,学校社团访问量达 10 万次;以陈海燕为代表的核心成员近3年在省级以上分享场次高达9次。科创团队成员应邀在教育部、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院等举办的活动中交流 11次。

9.团队名称:南海区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 “灵慧教育”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吴凯静、苏彩英、余美因、区伴贞、何蔼如、何宝琴、周雨萍、李惠贞、李燕开、颜洁灵

11

2021年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优质集团培养对象,西樵“优质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获评南海区教育工作创新奖。团队在办学中有以下侧重:

一是有“均衡优质普惠”主张。目前已办成6间中心分园,含1间小区配套公办园,5间为村居出租收回办成公办园。

二是有“本土特色”管理文化,工作方法创新。团队以“灵慧花开,朵朵出彩”为理念,切实发挥中心幼儿园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以“名园+村园、名园+弱园、名园+新园”的办学格局。通过“课程输出一体化,师资扶持常态化,教研活动协同化”,实现了资源共享,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以“教科研”撬动集团长远发展。“灵慧教育”管理团队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从2个课题到47个课题,所研究的课题项目从镇级项目到省级专项课题,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成果优化。镇或以上骨干名师共37人,发表论文25篇。新田园的刺绣特色课程已经形成了大中小班《灵绣课程》、中心园已经形成《灵趣篮球课程》《灵慧小画家》,教育集团已经开发了《部门资源手册》《瞧见美食》等物化成果。

10.团队名称:南海区丹灶镇联安小学“叙事教育”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麦挺锐、刘婉霞、潘达加、何杏欢、朱焕开、黎少霞、黎银芳、卢佳跃、方锋、郭惠敏、曾燕林

12

联安小学叙事教育管理团队是一支团结协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业务精湛的管理团队。团队以“美德奠基人生,习惯影响人生,睿智成功人生”为办学理念,“叙事教育”为办学品牌,通过“讲故事”这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创新方式,实施叙事教育,培养新时代美德美行全面发展的联安少年,创建叙事教育特色彰显的品牌学校。

联安小学“叙事教育”管理团队从叙事德育向叙事教育探索,进一步丰富叙事教育的内涵。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合理运用其他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运用叙事教育方式,活用本土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故事中得到思想上的教育,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团队结构合理,由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业务精英组成,既富有经验又充满活力。近五年来,学校、师生获省级以上的荣誉、奖项有66项;市级以上的有167项;区级以上的有2403项。

11.团队名称: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朱燕敏、陈浩棣、李带崧、何绮婷、黄勇财、李莹莹、梁云裕、黎顺启、白浩强、高颖杰、钟天佑

13

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以“和美博爱,点亮未来”为行动指南;以“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为办学愿景;以“关爱、互联、创造”为核心价值;以创建“新基础教育”基地校为行动路径;以“学研行”组织建设为实施载体,实现学校从“教学场——教育场——生命场” 的转变,呈现教育之美。点亮了教师生命自觉的内驱力、重建了学生校园生活的自然力、培育了学校自我超越的共生力、 形成了生态区群文化。学校从2017年11月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四年来,围绕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及机制体制运作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变革实践,点燃了师生的生命自觉。

学校建立了1351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组织体系,1个核心愿景、3大行动组织、5个共生平台、1套评价体系,促成了思维品质的变革,点亮了教师生命自觉的内驱力。基于学生需求开发出多个长程班队活动系列,提升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重建了学生校园生活的自然力。自2017年以来学校副高教师从1名提高至8名、区镇名师从9名提高至22名、镇名师工作室增加1个、发表论文从1篇到8篇、镇级以上课题研究从7个到30个,培育了学校自我超越的共生力,同时,建立了不同区域层的共生体,形成了生态区群文化。

12.团队名称:南海区狮山镇狮山中心小学“科博创客空间”团队

团队成员:钟绍坤、徐颖欣、肖康、麦志球、贾银锋、梁展秋、黄爱萍、谢绮雯、何沛球、迟金爽

14

2016年,在校长钟绍坤的带领下,学校正式涉入基础科技领域,引进创客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学校的特色之一。团队秉持践行博爱教育,孕育博雅少年的理念,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实施创客课堂实践、注重学生培养、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设施配置。

学校围绕如何更好地通过创客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能力的问题,由“科博创客空间”团队开展“学、研、行”各项活动,结合创客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力求将创客课堂更好地普及学校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等。创客小组以项目式研究推动3D打印的研究,通过查阅学习文献,创新性地提出在3D打印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佛山本土文化,将3D打印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逐步开展与推广多样化校本化创客课程。

2021年7月,狮山镇狮山中心小学夏铭扬、施杰航同学参加“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荣获智能天梯组一等奖。

13.团队名称:南海区大沥镇水头小学“粤彩”团队

团队成员:邱燕芳、吴醒梅、刘利、陈金凤、彭淑愠、陈颖、邓丽丽、洪穗玉、黄礼容、张燕婷

15

水头小学以粤剧教育为载体,探索出“一二三四粤剧育人”模式,即“一体两翼三平台四园地”。学校坚持“循生命之道,启精彩之门”的办学理念,确立“传承传统文化,打造粤剧特色”的办学思路,成立了以“粤彩”团队为核心的队伍,大力推进粤剧教育工作,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师生美育素养,让师生精彩绽放。团队加强了地方文化传承,借助“粤剧育人”德育模式,辐射带动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通过开展粤剧文化节、水墨画展等活动,进行粤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粤剧文化氛围养成,以社区互动为龙头,以学校活动为载体,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社会,深入家庭、社区,开展生日会、文艺汇演等各项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凝聚多方教育合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糅合学科教学与粤剧教学,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科研引领育人方向。将粤剧教学内容融入校本课堂中,开展“粤剧育人”为主线的特色课程,形成了基础课程、社团课程和拓展课程“三课”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规范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聘请粤剧名家担任学校粤剧指导教师,给予师生全方位的粤剧文化滋养,不断加大教科研力度,打造了一支学习型、专家型教师团队,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4.团队名称:南海区英广实验学校广东省谭诗清名师工作室

团队成员:谭诗清、刘小丹、刘志龙、徐旭、杨伟彬、李东琪、梁梦春、吴春梅、黄锦波、彭淑英

16

团队遵循“一核四层四翼”的团队建设理念,坚持“以教师为本,个性化发展,差异性成长,整体性提升”的思路,采取“省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工程团队引导、教师研训学科基地主导”的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其中“一核”作为团队建设指导思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四层”作为团队建设培养策略,分别从教师培养、教师促进、科组带动、个人提升四个层面进行团队建设,“四翼”作为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分别从会议、学习、工作、考核制度四个角度,以更规范、更有效地促进工作室成员及省级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近年来骨干学员陈治锋被评为特级教师,刘小丰、尤小蓉被评为省百千万名师,高伟、谭吉成、赵敏、江帆等多人被提拔为校长或教学行政,姚扬海、李永春、朱献中、黄莉敏等多人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姚扬海成立了东莞市名师工作室。其次依托省名教师工作平台,培养一群优秀青年教师,近年来,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得非常快,获得各级各类奖励非常多,已收集部分骨干教师区级以上获奖证书90多份,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10多篇。再次借助省名教师工作室的平台,形成一批教研创新成果。

突出贡献奖(个人)

1.所在单位:南海区第一中学

姓名:罗立波

17

23年来,罗立波在校长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育是可以创造奇迹” 的教育观。2003年将南海师范成功转型为南海艺术高中。2016年调到南海一中担任校长,他提出“让每一位学生以最棒的方式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以“抓改革,促发展,谋超越”为办学思路,走出了一条多元高质量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成果。

罗立波认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南海一中打造了“以普通高中文化课程为主体,艺体专业课程为补充,构建学生多元成才立交桥”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要有学习的选择权,走适合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教师第一,学生为本”,教师强,学生才强,学校才更强,这是罗立波的管理理念。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行政干部创建有效机制,让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平台,让中老年教师在工作中焕发新动力。

2.所在单位:南海区大沥镇初级中学

姓名:吴杏甜

18

吴杏甜从教35年,其中担任班主任12年,担任级长3年、教导主任兼年级主管行政9年、教学副校长4年。2016年起担任大沥中学校长,始终遵循“和而有道、实而能进”的办学理念,以“和实教育”为总抓手,发展学校的特色项目,提升办学水平。吴杏甜善用人才,引领老教师在青蓝工程中发光发热。奋战在教育一线35年的她,依然站在队伍最前端的表率,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其指导中迅速成长。

吴杏甜敢压担子,让中年教师在重担中磨砺成长;精搭平台,引育并举,大胆起用优秀青年教师走向学校重要岗位,蓄好青年教师“源头活水”。近五年来,她连续四届被评为南海区学科骨干教师;获得南海区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器乐)金奖、第八届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广东分组赛第一名、广东省中小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联案暨2020年肇庆市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金奖、大沥教育线优秀党员、南海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被评为“大沥镇优秀校长”“南海区有为校长”“积极支持家校工作的校领导”等称号。

【撰文】王雅铄 陈淡如 黄莹莹 陈善炀

学校供图

编辑 杨馥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