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年来诞生的新兴职业,游戏代练是否应该存在一直充满争议。一方面,有玩家想花钱提升段位,游戏代练逐渐出现职业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有玩家控诉代练破坏游戏公平性,不少游戏公司也以封号等形式试图“堵住”代练这个口子,两方拉扯,鱼龙混杂。但不少玩家只想花钱找个游戏代练,却遇到了骗钱、盗号、账号被封等糟心事,而且消费维权十分困难。
近日,市民孙先生向南都“记者帮”反映,前不久他关注了一名抖音游戏博主,博主自称线下开了一工作室专门代练王者荣耀,粉丝数有160多万。因为忙于工作没时间打装备,孙先生便联系上该博主委托代练王者荣耀,向其支付了2000元服务费后,双方约定最晚4天练到“小国标”,即全国前100。可没想到,王先生付钱后却被“炸单”,打手不仅连续几天没上线,连着半个月都没有达到目标。最后孙先生提出赔偿要求,对方却直接将他拉黑了。
孙先生称,凭着对该博主的信任,两人只是通过微信联系协商,期间并未签订任何协议。此外,孙先生还通过打手得知,对方工作室并没有营业执照,只是简单拉个打手群,分配任务。“工商局让我提出具体位置、公司名称,我都不知道,怎么维权?”
记者发现,这类现象并不少见。此前就有媒体爆出,有玩家找第三方代练“王者荣耀”后丢千元装备,平台最后只赔38元。记者在黑猫投诉上看到,关于王者荣耀代练的投诉达到上千条,涉及单子打坏不赔偿、掉分不处理、使用外挂导致封号、盗取用户QQ号信息等问题。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铺输入关键词“王者代练”“游戏代练”等关键词,显示有数百个搜索结果,月销量最高的店铺显示超过9万,下单选项单价最少50元。店家承诺急速上号、手工完成、安全诚信、打坏包赔。客服称,将根据需要客户的现在段位、目标段位、铭文等级计算出代练费用,下单后即可安排打手,不满意可随时更换打手。
此外,还有专门的代练平台、APP,抖音游戏博主、私人打手亦可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信息接单,不少线下工作室也会承接代练,有固定的打手合作,线上线下渠道打通。这些代练程序基本一致——先告知代练需求,支付一定的代练费用,打手开始代练,最后客户上号验收。
孙先生认为,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管,这一行业在很多方面都处于灰色地带,“首先工作室是否有营业执照,涉及正不正规的问题,其次代练效率能不能保证,不少情况下假代练会把客户账号毁掉、卖账号里的装备,打手拿账号骂人导致封禁,甚至有些代练就是微商类型,出了问题直接删除你好友,只能自认倒霉。”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认为,游戏规则在于娱乐性和公平性,消费者找代练行为本身破坏了游戏规则,并不值得提倡。而且,无论是代练平台或是消费者都是面临一定的风险。在大量的案例中,消费者往往面临被骗的风险,一旦发生纠纷,在网络中维权成本很高,而且非常困难。对于代练平台而言,通过外挂的方式进行代练,可能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此外,廖律师谈到,“代练还存在一个问题,根据我国家法律规定,个人所得或者组织营业收入都要依法纳税。像私人打手或者没有营业执照的工作室,通过代练行为跟消费者达成约定,收取款项,中间还有偷税漏税的风险。”
“代练确实游走在一定的灰色地带,没有明文规定说他不能存在。”游戏产业时评专家张书乐认为,从游戏账号实名制的角度看,一人对应一个账号,让别人用你的账号代练确实违背了实名制的规定,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纯粹的代练就不可能合规。
张书乐表示,游戏公司要做到一人只对应一个账号,防止他人登陆,在技术上的确能够实现,但企业目前更多把它用在未成年玩家上。成人玩家更多是从自身把控行为能力,为自己行为负责。“而且代练更多的是玩家之间的竞争,对游戏公司的市场争夺并未造成太大的实质性影响,所以企业也并未投入太多关注,加之有些小公司的技术受限,能做到身份证号码对应就不错了。”
目前,游戏代练的职业化尝试也正在进行。2020年1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发布一份《中国电子竞技游戏代练师标准》,随后上线了“游戏代练师技能认定平台”。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提到的游戏代练师,所指应该还是人社部发布的“陪练师”职业,工作内容是陪用户而非代替用户打游戏,以提升玩家电竞水平。
张书乐认为,代练或以陪练师的新姿态出现,正逐渐走出灰色地带,趋于正规化。“代练其实已经在往陪练方向走了。相比代练,陪练师其实已经得到了人社部的认定了,新的职业形态受到了国家的认可。”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思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