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金融赋能“佛山智造”开新局

南方+ 记者

1

“金融机构应当扮演资金提供者和综合服务者的角色。”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曾玲燕说。

金融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制造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帮手。2021年以来,随着佛山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型项目中出现了金融机构的身影。金融如何更好赋能“佛山智造”?佛山企业如何用好金融“活水”?针对佛山企业在转型中出现的疑问、困惑,我们邀请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逐一回答。

Q: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制造跃升,是我国重大战略规划之一。近年来,中央和省针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分别作出了哪些新部署?你认为,其中哪些政策将对佛山产业集群产生最深刻的影响?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张小懿

曾玲燕:近年来,中央和省针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

其中,围绕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创新协调发展,《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指出,支持佛山迈向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强化佛山三龙湾创新功能;

围绕聚焦经济主战场着力提升支撑引领能力,《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率先在汽车、先进装备、家电等行业开放应用场景,在佛山建设一批关键软件特色攻关基地。

显然,上述政策将对佛山产业升级转型产生积极影响和引导作用。佛山以传统制造业为产业支柱,泛家居行业占比高,制造业的基础扎实,民营经济发达,但存在产业相对传统、自动化智能化不足等问题。对此,上述政策可谓既是方向,也是机遇,更是平台与路径。

Q:佛山培育了两大超万亿产值产业(泛家居、装备制造),涌现出美的集团、格兰仕、联邦家私、蒙娜丽莎等诸多名企,享有“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美誉。但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您如何看待“佛山制造”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董事李虹瑶

曾玲燕:站在经济总量破万亿后的发展新起点,佛山的确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国内城市间高端要素资源争夺激烈等诸多挑战,但数字化和智能化新潮流也为佛山创造了更多机遇。

一方面,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结合后诞生了智能家电、智慧家居等“新物种”,有望为佛山产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在内,近年来国家、省多项政策都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抓住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佛山也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在我看来,若佛山能够有效将传统产业和数字化、智能化结合,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则传统产业同样有望迎来“第二春”,助力佛山在万亿之上取得新突破。

Q: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去年发布的《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中,佛山市政府提出,要加大对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您认为,金融可为佛山产业集群拥抱数字化新趋势发挥怎样的作用?佛山企业应如何用好金融活水,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科顺股份集团副总裁、董秘毕双喜

曾玲燕: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必然伴随着对各种金融服务的需求,包括资金需求、管理系统升级、结算系统对接等。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发挥资金提供者和综合服务者的角色,还应升级服务团队,增强组织保障力度;结合企业创新水平,升级传统的企业评价体系;搭建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担风险,并完善产品体系,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建行近年来也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自2016年6月全国商业银行首个总行级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落地广东建行以来,佛山建行作为制造业服务的先行者,先后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网络供应链领导小组,组建产业集群金融服务链“链长制”,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并专门成立了科技金融客户中心,为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里水支行、依云天汇支行两处专设的科技支行则为客户提供政策信息及全智能、无人化的服务办理体验。

到2017年,建行在全国首创“技术流”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科创企业的科技创新要素,综合评定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与综合发展实力,作为行内评级、授信的参考标准。同时,“技术流”评价体系助力政府部门更好地识别科技企业中的龙头骨干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为制订配套产业政策或扶持政策提供更多决策依据,还可更好地调动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截至目前,佛山建行已通过技术流评价体系向科技企业投放贷款超过240亿元。2020年,“技术流”被国务院列入创新改革举措并在全国推广,2021年在建设银行全国系统内实施应用推广。

与此同时,建行引入保险机构、融资担保公司、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增信要素,搭建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有效风险分担扩大信贷覆盖面,例如佛山建行就与佛山市融资担保基金有限公司、中盈盛达担保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创新推出“融担贷”。

Q:围绕支持本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贵行的支持下,建行佛山市分行近年来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您能否介绍贵行提供的相关金融产品在佛山具有标杆意义的落地案例?围绕进一步推动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贵行接下来将采取怎样的措施?

——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超

曾玲燕:今年1月,建行佛山市分行走访某上市公司高管,了解到客户在全国有接近一千家经销商,但经销商规模大小不一,大部分经销商遭遇融资难、融资贵、授信门槛高等问题,经营周转资金难,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壮大。

对此,建行佛山市分行多次与企业对接,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确定了通过网络金融供应链业务搭配“龙存管”系统的可行性,不仅解决了该公司对经销商资金监管和托管的难题,也满足了下游几百家小微企业经销商的融资需求,获得了该公司及下游经销商的充分肯定。

随着E销通平台的全面铺开,截至2021年12月,该方案已支持该企业供应链上小微企业24户,支持总金额达到7055.39万元。

Q:作为国有五大行之一,近年来,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贵行先后制定了怎样的政策或工作方案?目前主要提供哪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目前,用于支持数字化转型的贷款余额达到多少?

——联塑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赖志强

曾玲燕:正如前面提到的,2015年建行在同业率先推出科技金融业务,创新“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此后六年来,从“FIT粤”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1.0到4.0,再到当前的“智造之光”服务方案,建行始终持续升级针对企业转型的服务和支持。

2021年,响应佛山市政府的号召,建行佛山市分行推出了“数字贷”产品,能够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的经营周转、设备购置、厂房建设、软件升级等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低于市场平均成本的利率结合政府贴息也可降低企业的财务压力。在佛山市27家数字贷合作银行中,建行佛山市分行是第二家实现数字贷“扶持通”系统上线的银行,也是“四大行”中首家上线银行。

包括“数字贷”产品在内,建行还依托建融智合平台及网络供应链产品实现“批量化、链条化、平台化、精准化”的服务,支持核心高新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运用“供应链快贷”,为客户解决供销商管理问题。

截至目前,建行佛山市分行支持数字化转型的授信余额达到9.5亿元,通过网络供应链产品已为26家核心制造企业发放供应链融资款超25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300多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依托龙存管平台为5个制造业平台上线互联网交易银行业务,“供应链快贷”则累计发放制造业供应链融资款15.76亿元,服务链条客户180家,支持普惠贷款近3.5亿元。

Q:广大中小微企业构成了“佛山制造”的基本盘。在您看来,中小微企业可如何用好金融力量加快数智升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针对数字化、智能化推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如何与普惠金融相结合,更好惠及中小微企业?

——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发

曾玲燕:建行是四大行中推进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战略起步最早的银行,2018年就将普惠金融确立为“三大战略”之一。近年来,建行在推动普惠金融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库。

2017年,建行通过“银税互动”平台创新推出了“云税贷”线上普惠产品,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企业纳税数据、工商数据等实现精准客户画像,用大数据模型线上评估企业风险,帮助小微企业以信获贷、以税获贷。

其后,建行推出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通过大数据分析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相关信用数据,批量挖掘出符合条件的潜在客户,实现主动授信;针对商户推出“收单云贷”“商户云贷”,根据商户交易数据等给予额度;根据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受影响企业的需求又及时推出“云义贷”产品,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的线上融资产品和服务。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行还在行业内首创推出了“惠懂你”APP融资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一分钟”融资和“一价式”收费的信贷体验。

践行普惠金融,不仅需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丰富、更可得的金融服务,也要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接受金融服务的成本。从2020年2月开始,建行将线上小微快贷产品贷款利率下降0.5%,与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利率再下降0.4%,线下贷款实行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时对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开展基准转换。目前,小微企业普惠贷款平均利率仅为4.15%,比2020年累计下降了1.04%。

截至今年2月末,建行佛山市分行通过“惠懂你”平台支持小微企业余额数达1.48万户,授信余额超108亿元;整体累计服务小微企业6万户,累计提供普惠贷款支持超450亿元。

接下来,建行佛山市分行将通过贷款资金、跨境结算、现金管理系统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对制造业全链条的金融支持,并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融资形式,面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与支持,全面助力佛山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王谦

【联合出品】佛山市工商联 南方+佛山频道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