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惠州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亮眼,整体经济实现较好开局。在全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的宏观背景下,惠州应如何保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未来实现突围发展的关键点是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
惠州今年1-2月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18.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位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一;此外,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2.6%,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和佛山、东莞一样,惠州制造业相对发达,在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的支柱作用下,惠州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较高,这也是惠州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根基所在。”胡刚说。
近年来,惠州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1”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在胡刚看来,有着较为明晰支柱产业的惠州,凭借距离深莞较近的地缘优势,以及政府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对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项目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大项目频频落户惠州,也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态势。
胡刚认为,和佛山、东莞等制造业强市相比,惠州中小企业特别是科创型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这是惠州接下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应该重点发力的方向。“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培育了大批科创型企业,惠州毗邻深圳,又有着较大面积的可开发土地,形成了承接产业外溢的天然优势。”胡刚说,惠州应持续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做好基础设施配套,以更好地承接深圳优质中小企业的外溢。
在胡刚看来,地缘优势固然重要,但在交通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地理意义上的距离已经成了次要因素。“更加关键的是在文化层面上的融通,从思想观念上打破文化壁垒,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这是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新的抓手,也是惠州未来经济实现突围发展的关键所在。”胡刚说。
【记者】廖钰娴
【统筹】柯鸿海 周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