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冬小麦在广东试种成功
风吹麦穗千层浪。这本是北方常见的丰收景象,近日却在南粤大地上演。在清远市清城区洲心街联岗村举办的“冬小麦春收开机仪式”现场,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一颗颗金黄的麦粒脱壳而出,“跳跃”归仓。
清远市冬小麦春收现场。
“从去年11月初种下,到现在3月份,经过近130天的生长,这片冬小麦终于迎来了收割季。总体来看,我们的冬小麦种植试验相当成功。” 清远市振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飞明高兴地说。
清远市振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飞明
冬小麦试种成功,不仅意味着农民可以多种一造粮食作物从而有更高的收入,更是填补了清远市清城区冬种粮食作物的空白。
冬闲田变为“增收田”
“今年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种粮成本每亩增加100多元,利润更低。”从事农资行业已经20多年的何飞明对种粮的投入和收益如数家珍。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振飞公司种植一季水稻的成本达800多元(不包括地租),按照亩产1000斤水稻计算,每亩收入才1000余元,如果地租过高,种粮是难以获得收益的。所以为了降低成本,目前振飞公司种有的1000多亩土地,要么是不用地租的撂荒地,要么是地租低于500元/年的地块。
长期以来,广东地区习惯种植双季稻,每年晚稻收割后,土地都处于闲置状态,冬闲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充分利用冬闲田,有助于提高种地收益。近年来,广东多地发展起“稻稻薯”“稻稻菜”等种植模式,闯出增收新路子。尤其是冬种马铃薯,成为广东冬闲田里推广的明星作物。
冬小麦
何飞明也考虑过种植马铃薯,但是每亩约3000元的成本让他打了退堂鼓。“马铃薯价格没有小麦价格稳定,而且小麦成本更低,每亩才400元左右。”尽管面对很多不确定性,但他还是托人从北方省份带来一批小麦种子,在去年11月份种下10亩,用来试验。
“稻稻麦“有望复制推广
“我印象中自己小时候清远也种植过小麦,但是产量很低。我相信现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产量提高上来。毕竟自己没有亲自种植过,遇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何飞明说到。
“冬季气温较低,而且雨水少,比较适合小麦的生长。”何飞明介绍,这次试验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摸索小麦的种植技术,二是验证小麦的生长周期是不是正好填补冬闲田“档期”。
何飞明与赖师傅一起查看小麦成熟情况
赖师傅是振飞公司员工,老家湖北就是采用稻麦轮作模式。所以何飞明在种植小麦遇到问题时,都会向他请教。“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病虫害的防控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杂草没有完全压下去。”赖师傅望着麦田估计,亩产600斤没有问题。
“这次我们每亩的播种量只有20多斤,而北方小麦播种量有40斤左右,相比少了三分之一。” 何飞明认为,尽管产量不及北方,但从颗粒饱满度、亩产上来看,试验已经达到预期。更重要的是,小麦收割后,接着就是早稻种植,一年产三季粮食可明显提高种粮收益。
一年产三季粮食可明显提高种粮收益
此外,小麦种植所用的机械与水稻基本一致,不必再去购置新的农业机械。
广东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确保南粤粮安重责在肩。清城区农业农村局对本次冬小麦试种成功也格外重视。工作人员表示,“稻稻麦”模式试验成功,后续推广开来,将有助于筑稳粮食安全压舱石。
来源丨南方农村报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