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刷到一个本地热点
整个人都懵了
这款被赋予“广东人浪漫”的特饮
——“冰广式”
实际就是在冰块里面加上凉茶
▲图源水印
更不可思议的是
他们不仅使用现煲的凉茶
还直接将凉茶冲剂
倒入冰粒中搅匀来喝
▲图源水印
▲图源soogif
不少网友赶来评论区大喊
“还不快跑,你妈要来打你啦”
真•妈见打系列
确实,凉茶+冰这种做法
不仅妈妈忍不了
连中医专家也忍不住跳出来了
据我院营养科主任潘永主任中医师介绍,现在多数人常吃生冷食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阳气多有不足,于是才会出现疲倦、乏力、困湿等症状。本来凉茶就不宜乱喝,还加上冰块,就更伤身体了。
临近夏天,人体阳气从体内“走到”体表,肠道的阳气更是空虚,这时尤其不宜多吃生冷食品。正值春夏之交,很多人会出现腹泻症状,这正是因为肠道已经承受不住你总贪凉啦!
所谓的“冰广式”不仅无法发挥到凉茶本身的作用,还会对肠胃造成较大的伤害。一般来说,凉茶建议温服为宜,这样可以减轻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能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图源soogif
广东凉茶源远流长
而今却不宜过度推崇
凉茶是每个广东人的“必修课”。那么,广东人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其实是因为岭南独特的气候及饮食习惯,宋代陈昭遇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于伤人。”
广东地处岭南,濒临南海又有南岭山脉的屏障,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天气炎热,多雨地湿,自古多有瘴气。加上喜欢吃海鲜山珍野味,也喜欢吃煎炒燥热的食物,并习惯晚睡,很容易生“热气”,即北方人所说的“上火”。因而发病以燥热、湿滞为多见,大家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清热消暑、去湿解毒的中草药配成各式各样的凉茶,成为了广东人调节饮食,不可缺少的保健饮品。
一般来说,凉茶铺主营产品有以下种类:
清热解毒茶 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金银花、菊花、山栀子、黄芩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解感茶 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代表药材有所谓“包治百病”的板蓝根。
清热润燥茶 此类凉茶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麦冬、雪耳等,尤其适饮于秋季。
清热化湿茶 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适饮于夏季。
不过,广东的凉茶文化虽有千年历史,但在当下却不一定适用。潘永表示,正如上面提到的,现代社会大家的阳气普遍不足,不应随便饮用凉茶,建议辨证选用,次数不宜太多。“如果明显感觉热气的情况有所缓解,则可逐渐停止。”
宇宙的尽头是“热气”?
分清实火虚火很重要
每次喉咙痛或者长痘,广东妈妈们总是蹦出一句“你这是热气啦,快饮凉茶”,就连感冒发烧也逃不过“热气”的魔咒。然而,疾病的尽头真的都是“热气”吗?
▲图源广东卫生信息
潘永表示,从中医角度来说,所谓的热气也就是“上火”。内火常见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外感风寒凝结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阴虚火旺等。
“临床上火有虚实之分,可以从人的体质上进行辨别。”潘永提到,阳盛属实火,实火者往往身体都比较壮实,平素爱吃高热量或煎炸类食品,精神较为亢奋,脸部、舌苔及嘴唇也较红,内里阳气较足;阴虚者属虚火,虚火者往往身体多消瘦,脸色苍白,常常轻声细语、中气不足。
虽然两者上火时可能都会出现喉咙痛、长痘等症状,但各有不同↓↓↓
实火
多见于心、肝、肺、胃等脏腑的火热病变,主要症状是口舌糜烂、目赤口苦、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咯吐黄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虚火
多见于肝、肾、心、肺的病变,其主要症状是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少津、面部潮红等。
Tips:大小二便辨虚实
一般来说,小便颜色黄气味重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是虚火;而大便干结多为实火,大便稀软或腹泻多为虚火。
不过,临床上经常有虚火实火夹杂的情况,这个则需要由医生辨证施治。
总的来说,火有虚实,凉茶更不能乱喝。其中,实火可选择凉茶清热,但虚火反而越喝越伤身。潘永表示,“虚火者应引火归元,可多吃肉桂、干姜、桂圆等食材,推荐食疗方为当归生姜羊肉汤,不仅不会越喝越燥,反而能缓解上火症状。”
注意!上述饮品仅针对症状轻微者,若是不能及时改善,建议尽早就医辨证施治以免延误。
说了这么多,夏天就快到了,馋冷饮的养生一党该怎么办呢?据潘永介绍,馋冷饮多半为胃火旺者,但夏天阳气外发,实在忍不住也只能少量摄入,否则实在伤身。值得一提的是,“冬天吃雪糕风味更佳”虽然只是一句调侃,却也蕴含着中医理论,原来冬天阳气进入体内,五脏充盈,相对春夏季来说,反而可以吃一些生冷食物,但要注意!还是不宜过多。
所以,馋归馋,凉茶+冰这种东西就不要尝试啦!
▲图源soogif
作者:李晔至(部分来源网络)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