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副院长陈嘉斌牵头编制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325—2022《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2019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批准,我院作为牵头负责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作为共同参编单位,历时两年半,经过20余稿修改完善并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圆满完成《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的制订工作。
《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适用于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疑似职业病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范“疑似职业病”术语和定义。
(二)规定疑似职业病的界定原则和条件,疑似职业病应以职业病定义作为参照,并确定疑似职业病的界定主体机构为医疗机构,同时提出界定需符合的4个条件,明确疑似职业病的特征、特点和界限。
(三)完善疑似职业病的处理原则。包括界定机构需出具《疑似职业病告知书》并进行网络直报和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明确疑似职业病劳动者提请职业病诊断的时限,弥补法律缺陷,以及疑似职业病状态的终止,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四)明确疑似职业病界定的注意事项。强调疑似职业病的界定应综合分析且重点考虑职业暴露与个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的发布明确了职业病法律法规体系中“疑似职业病”界定,不仅为各医疗机构界定疑似职业病提供规范的指引,提高疑似职业病界定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还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质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实施精准监管防控提供工作抓手,从而避免同一工作场所同类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再次发生,推动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内容:院办公室
编辑:陈莉诗
审核:黄永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