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相信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中成药不少人都听过甚至服用过。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其功能主治,也让大家了解下这个药是否适合自己服用。当然,有需要最好还是咨询医生,不要自己盲目购买哦。
很多人认为,六味地黄丸是中药,吃了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可以经常吃、长期吃,但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六味地黄丸作为药品有明确的适应症,用法和用量也有明确规定,应当结合中医辨证选择,而不应只根据症状判断。
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名。由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临床应用中,中医发现六味地黄丸能滋阴补肾,用于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盗汗、潮热、手脚心热、牙齿松动、舌燥咽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等。
六味地黄丸这一称谓来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这个方子最早有八味药,名叫“八味地黄丸”。后来,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这个方子虽然最早是用来治疗小儿疾病的,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对于肾阴不足的成人也很有效。
本方是补肾填精“三补”、“三泻”的代表方,那什么是“三补”、“三泻”呢?此方对于熟地黄这味药很重视,列为君药,熟地黄有填精益髓,滋阴补肾的作用,对肾脏的好处很大。另又加入了山萸肉和山药,山萸肉能同时补养肝和肾,并且固涩的能力十分出众,能起到巩固的作用;至于山药,则是对补脾肾比较在行,这三味药加在一起,同时进补肝肾脾,即“三阴并补”。
这个方子的熟地黄用量很大,目的是尽快补充损失的肾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熟地黄所带来的副作用,于是就加入了泽泻利湿泄浊,调控一下熟地黄的药力。还有牡丹皮,牡丹皮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山萸肉温热过头,起到了清热除火的目的,不过有了此药,处于孕期的妇女和血虚寒证之人就不能使用了。最后茯苓健脾渗湿,配合山药,两者合壁,效用更胜一筹。这三味药同用,即为“三泻”。
因此,六味地黄丸以补为主,以泻为次,相得益彰。
不良反应: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六味地黄制剂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瘙痒、皮疹、头痛、心悸、过敏等不良反应报告。
禁忌: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忌辛辣、不易消化食物;感冒患者慎用。
END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