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MU5735遇难者头七祭。向遇难者默哀,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东航飞行事故26日发布会要点
26日下午,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广西梧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搜寻救援工作最新进展。
据发布会通报,搜寻救援工作仍在有序开展。截至26日12时,指挥部累计出动搜救人员10723人次,已确认失事航班上120人身份,尚未发现第二个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已搜寻到与第二个黑匣子安装位置较近的一部紧急定位发射仪,搜寻到飞机残骸和碎片累计24047件,并设立残骸仓库,以便后续分类和分析。
“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现场副总指挥、民航局副局长胡振江在发布会上通报,“3·21”东航MU5735航班机上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发布会现场,全体起立为机上遇难人员默哀。
会上,各位发布人提到了这些要点:
1. 目前尚未发现幸存者和第二个黑匣子
在26日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截至3月26日12时,尚未发现幸存者和第二个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2. 已搜寻到第二个黑匣子安装位置较近的紧急定位发射仪
记者26日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目前,已搜寻到与第二个黑匣子安装位置较近的一部紧急定位发射仪(ELT)。
3. 第二部黑匣子搜寻是重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消防救援队伍的主要任务还是加强搜寻。
4. 搜索飞行航线途经区域约750亩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派出4个外围搜索组,携带无人机、4G单兵图传、卫星电话等装备,以核心区为起点,通过搭乘摩托车、徒步行进等方式进入7个沿线村屯周边区域,以无人机超视距飞行侦察、红外热成像搜索、信息测绘标注、重点区域超低空核查和精细化建模等方式,沿飞机飞行航线途经的约750亩的面积区域开展搜索工作。
3月24日,搜救人员在事故核心现场继续进行搜索工作 图/新华社
5. 目前共确认120人身份
记者26日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出动220人组成29个勘查组,开展现场勘查、搜救和检验工作,共确认120人身份,其中乘客114名、机组人员6人,相关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6. 事故现场目前没有检出常见有机炸药成分
记者从26日下午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理化实验室累计受理66份检材,完成检验41份,均没有检出常见无机炸药的主要离子成分,也没有检出常见有机炸药成分。
7. 遇难者遗骸和物品均已妥善保管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治区民政厅殡葬服务人员已到场协助开展工作,民政部门对接收的遇难者遗骸、物品均已妥善保管。
8. 搜寻范围累计超过24万平方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首批消防救援力量已连续开展了6天搜救工作,参援队伍各级指挥员身先士卒,始终在一线组织开展救援工作,全体消防救援人员搜寻范围累计超过24万平方米,搜寻到部分遗体残骸和机体残骸,抽排积水1500立方米,搭建洗消区为进出现场人员完成洗消作业6000人次,开挖排水沟渠90米。
9. 工作人员及家属核酸检测超1.7万人次
广西梧州市副市长苏颖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说,3月21日以来,为来梧支援、现场搜救、旅客家属、接待酒店工作人员等11类人员提供每日核酸检测服务累计检测17373人次,目前结果均为阴性。
10. 来广西梧州人员防疫要求公布
梧州市副市长苏颖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来梧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健康码为绿码,行程码无显示中高风险区旅居史;到梧后,需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实行分类健康管理和相对闭环管理,并做好核酸检测、体温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11. 东航全力安抚9名失联机组人员的家属
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东航集团宣传部部长刘晓东表示,事件发生后,东航云南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专班,对9名失联机组人员的家属开展安抚工作,派员进行陪护和心理疏导。
12. 坠机事故核心现场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
记者从26日下午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救援过程中发现现场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为此,救援人员使用六合一复合气体探测仪对核心区进行气体浓度监测,防止因可燃、有毒气体泄露引发次生灾害,目前核心区气体监测数值均处于安全范围以内。
13. 民航局回应事故核心区外围发现飞机残片情况
记者从26日下午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调查人员24日在勘验此前在水田中发现的飞机残片时,有邻村村民反映在自家的果园中发现了另一块疑似残片。调查人员在位于核心区西侧约12公里的藤县藤州镇礼秀村鸡头山果园发现一块长约8厘米、宽约3厘米的长方形复合材料残片,该残片位于水田中发现的残片北侧约2.3公里。初步判断该残片是水田中发现的弧形残片的一部分。
3月26日,搜救人员在事故核心现场进行拉网式搜索工作 图/新华社
权威回应有关东航坠机事故的
十个疑问
1、飞机是否达到适航要求?
失事飞机投入使用6年多,一些网民认为其服役年限较久。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曾参与过空难事故现场搜寻和调查工作,他表示,6年多的机龄并不长。如果用人来比拟的话,这架飞机属于“年富力强”的阶段。
东航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世英表示,失事飞机是2015年6月22日引进的,飞机维修一直严格按照维修技术方案实施,技术状况稳定正常。起飞前,飞机符合维修放行标准和适航要求,正常放行。
2、当天航路天气是否适合飞行?
“飞机失事时,航路上天气适航,无危险天气。”孙世英说。
3、航空公司是否压缩维修成本?
网上有传言称,东航在巨亏压力下严控维修费用、压降成本,认为此次坠机事故与东航减少飞机维修费用有关联。
东航集团宣传部部长刘晓东介绍,即使在疫情期间航班量减少的情况下,东航为确保安全,维修成本也没有降低,实际上还有所增加,2021年维修成本比2019年上升了12%,相关数据都是公开和有据可查的。
刘晓东介绍,事故发生后,东航停飞所有波音737-800飞机,并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梳理了36项自查清单,制定飞行、机务、运控、空防等专业系统专项安全管控措施。目前,所有在运营的客机符合中国民航的安全适航标准,暂时停飞的客机以最高的安全标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适航性。
4、是否绕过波音自主维修“拨叉”?
近日有网络传言称,东航曾自主维修737-800“pickle fork”(拨叉),猜测与事故有关。
刘晓东回应称,2019年10月初,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安全提示,波音对全球737NG型飞机机身和机翼的一个连接部位组件,也就是俗称的“pickle fork”(拨叉)进行了紧急检查,涉及全球上千架有序列号的在册客机。其中,东航云南有限公司飞机1架,东航技术云南分公司在波音的合作和授权下,进行了专业检修,并完全符合民航适航要求。该架飞机已于2020年9月8日退出机队。而本次事故中的B1791号飞机,机龄仅6.8年,共计飞行8986架次,没有达到机型适航指令标准中“拨叉”部件最严格的检修标准——22600个飞行起落。事故飞机不涉及该部件检修问题。
5、驾驶员是否经验不足?
一般航班运行对于机组要求,最低是两位,即责任机长和第一副驾驶。责任机长负责整个航班的运行安全,第一副驾驶配合机长完成航班任务。第三位是二副学员,不是机组必要成员,作为观察员,可以帮助其建立飞行经历,增加飞行经验。
“失事飞机三名飞行机组人员的职务分别是机长、副驾驶、飞行学员。”东航客户委员会总经理上官雪民说。
孙世英表示,该航班3位飞行员飞行执照和健康证都在有效期内,健康状况良好、飞行经历完备,符合局方要求。三人飞行总经历时间分别为6709小时、31769小时、556小时。
6、失事客机是否曾挂出7500紧急代码?
刘晓东表示,航班失联前,通信一直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机组没有挂出任何紧急代码。
据了解,民航界从0000到7777的数字中,选用了4096个数字,来代表飞行遇到的不同情况。比如7500代表“被劫机”,7600代表“通信故障”。
民航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介绍,根据机组与空管单位地空通话记录,该机自昆明起飞一直到航路上突然下降高度之前,机组与空管单位均保持正常的通信联系。
7、机头是否垂直向下砸向地面?
针对目前网上传播的飞机最后机头垂直向下砸向地面的视频,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由于航空器事故调查是专业性和系统性极强的技术工作,需要调查人员与技术专家以及相关单位协同配合,才能抽丝剥茧,理清事实。
8、事故现场是否检出炸药成分?
记者从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理化实验室累计受理66份检材,完成检验41份,均没有检出常见无机炸药的主要离子成分,也没有检出常见有机炸药成分。
9、旅客名单信息是否会公开?
刘晓东介绍,所有航班的旅客名单都属于受法律保护的隐私信息,不属于主动公开的范畴。“我们认为,根据国内外惯例,是否要公开,应该首先服从于旅客搜救和家属联络的紧迫需求。”
据介绍,东航已经第一时间向调查组提供了完整的旅客名单,也已经在事发后24小时内与所有的旅客家属取得了联系。“我们还要充分尊重旅客隐私和家属的意愿,并且符合法律的规定。”刘晓东说。
10、事故调查何时会有结论?
对于23日下午发现的第一部黑匣子(驾驶舱话音记录器)何时修复并给出相关数据,毛延峰说,记录器数据下载通常会遇到三种情况:一是记录器完全不受损;二是记录器破损,但是数据存储单元状态完好;三是存储芯片受损。
3月25日,搜救人员在事故核心现场搬运飞机残骸 图/ 新华社记者
毛延峰表示,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有关规定,初步报告应当在事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给有关国家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应以国际民航组织工作语言发送,中文和英文都是ICAO的工作语言。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器事件调查规定》,民航局应当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国际民航组织递交初步调查报告。调查组将根据上述国内规章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来源:新华社、新华视点、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