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 余生不长,珍惜眼前人

+音
+ 订阅

+音 | 余生不长,珍惜眼前人

00:00/00:00

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人这一辈子,有太多始料不及,太多意想不到。

如果离别是难以避免的人生常态,那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每次分开时,都珍重一点,再珍重一点;在每次重逢时,都珍惜一点,再珍惜一点。

1

有这样一个心理小实验——谁是你心中最在乎的人。

教授告诉参与者写下十个关系最好的人,大多数人写下父母、妻子、孩子、亲人、朋友的名字。

然后教授让他们以重要程度,一一划掉其中的名字。

当划掉还剩下最后三四个名字时,参与者们开始犹豫不舍。

越到最后划得越艰难,因为划掉的是生命里一个个重要的人。

当剩下最后一个名字时,参与者们都红了眼眶。

实验设计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是——

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最后留在身边的寥寥无几。

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好眼前路,珍惜眼前人。

就像那句话说的,“要失去多少人,错过多少事,才会明白,我们没有那么多以后,能拥有的只是现在。”

2

珍惜眼前人,毕竟少的是来日方长,多的是乍然离场。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经典台词:

 “每一次告别,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主持人康辉在新书《平均分》中,曾讲到母亲去世时内心的绞痛。

那一年,母亲病重,可是台里安排康辉出去采访。

康辉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选择。

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看见他为难的样子,于是说:“去吧,妈妈等你回来。”

康辉在妈妈耳边轻轻地回应:“妈,一定等我回来。”

可是人是经不起等待的,特别是身患重病的人。

就在康辉站在首都机场的候机楼等待出发时,康辉接到了姐姐的电话,妈妈离开了。

那一瞬间,他懊悔不已,但已经晚了。

康辉在书中回忆当时的场景,写道:

十三年前,父亲快走的时候,我也在工作,冒着大雪奔回家,送了父亲最后一程。这一次,我终究是错过了母亲生命的落幕。

之后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他睁着眼睛,眼前略过妈妈的影子,心痛到不行时,便一次又一次躲进卫生间失声痛哭。

一位作家曾写道: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你知道吗,这世上有一件事是不能等的。

那就是尽孝。

3

前段时间,在微博看到一条热搜“36年前的校草现状”,深有感触。

香港TVB节目《寻人记》节目组找到“校草”伟约瑟后,他本来不打算接受访问的。

但因为当年和他一起接受采访的两个死党都相继去世了,令他感叹人生无常。

与节目组第一次见面,他就约在了四十多年前他们三人一起接受采访的卜公码头。

当年的码头虽然已经拆除,但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拍摄,可以纪念另外两位朋友。

他们三人曾经10块钱会分三份花,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如今只剩下了约瑟一人。

回看当初的采访,约瑟笑中带泪,他有遗憾,如今也慢慢释怀。

他坦诚地说:人生很短,也很无常,原来很多事并非必然。

是啊,人的一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漫长。

一晃眼,就已步入中年,再张望,已是白发苍苍。

若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好好珍惜,年老的时候,回忆里将满是遗憾。

你要珍惜那种主动跟你打电话,陪你聊天,给你发短信的人,

甚至在你说了一句“嗯”之后依旧滔滔不绝的人。

他们可能不是跟你聊天最多,在你朋友圈点赞最多的人。

却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

在你难熬的时候,第一个给你鼓励和力量的人。

富兰克林说:“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不要再说“下次一起”,要多去见面,多在一起。

多一点珍惜,才能多一点永远。 

愿你我珍惜身边人,心怀暖阳,向光而行。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夜听(yetingfm)

主播 | 芮康帆 

录制 | 黄泽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朱丹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