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广东省教育厅3月9日发布《广东省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提出推进体育中考改革,拟自2022年入学新生开始,采用“素质评价占比30%+统一考试占比70%”的体育中考模式,体育中考成绩占中考录取总分12%的权重计入录取成绩。
与《方案》相比,东莞市现行的体育中考制度有何不同?《方案》如果顺利实施,对于东莞的考生有何影响?笔者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对一些家长考生关心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东莞体育中考满分将从60分提升至96分
根据推算,2022年秋季入读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三年后即2025年参加中考,将成为适用新政的首批考试对象。
笔者了解到,东莞目前中考总分为800分,中考计分科目一共有10科,分别为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为120分;道德与法治满分为70分;物理、化学满分各为80分;历史、地理、生物满分各为5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为60分,采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占比10%)加现场考试(占比90%)的中考模式。体育中考成绩大约占中考录取总分7.5%的权重计入录取成绩,这意味着未来体育分权重提升到12%的话,中考体育成绩的分值会继续提升。按照总分800分计算,提升到12%的权重,中考体育满分成绩就要从60分提高至96分。
目前中考录取比拼的是排名,每一分都将拉开不小差距。中考体育成绩占中考录取总分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考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努力在体育考试上多得分。
东莞2021年体育中考选考项目已有球类
《方案》提出,推进体育中考改革,自2022年入学新生开始,除了计分权重的变化外,其中,“素质评价”成绩为“日常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考查成绩;“统一考试”采用“必考+抽考+选考”模式,“选考”项目必须包括“球类专项运动技能”测试内容。这就意味着,广东2025年中考,体育要考“球类”。
东莞在2009年9月发布了《东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对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的调整作了说明。2021年起,普通考生参加现场考试有体能素质考试、必考项目考试和选考项目考试,体能素质考试项目包括双杠一分钟杠端跳起支撑前摆下,一分钟直腿仰卧两头起,引体向上(男)、平行梯悬垂攀移(女)。
每年考前由市中招办从以上内容中统一抽取男、女各一项内容进行考试;必考项目包括1000米(男)、800米(女),100米游泳(不限泳姿),由考生从中选择一项进行考试;选考项目每年考前由市中招办从篮球运动能力、足球运动能力、排球运动能力、动作技能组合和动作技能五类项目中各抽取一项内容,共5项,供考生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考试。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方案》提出,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中小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体育活动(训练、竞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适量布置体育课外作业。各类学校应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积极参加各级体育竞赛。每年定期举办春季和秋季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
同时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体质标准》)测试制度。测试结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挂钩、与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挂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挂钩。
笔者了解到,在落实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东莞不少学校都在努力开好特色体育课。例如,东莞市东城区中小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击剑、射击、射箭等运动项目扎根校园,不仅丰富了学生体育运动的选择,也输送了不少专业的击剑、射击、射箭运动“苗子”。南城阳光第三小学打造“四球一绳一定向”特色课程,开展“绳采飞扬”大课间活动与体能专项训练大课间活动。东莞一中则以项目式教学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模式,结合高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陆续开设了形体课、舞蹈课、啦啦操、健美操等体育特色课程,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增强学生体质。
【文】姚梓婷
【来源】羊城晚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