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突然成了“通缉犯”,关键时刻姐姐的一个举动化险为夷

汕头政法
+订阅

近日,陈先生接到一通电话,被告知自己成了通缉人员,如坐针毡的他急忙向姐姐求助,就在这时,姐姐掏出一张卡片,接下来的故事出乎意料。

案发当日,陈先生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一个上海的电话号码打了进来,陈先生觉得有些奇怪,他平日里也不认识什么上海的朋友,怎么会有人给他打电话?

可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他觉得没准真有事,就接了起来。没一会儿,陈先生的脸上就逐渐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他挂断电话后,心里忐忑不安,犹犹豫豫地打开QQ加了一名叫“陈警官”的好友。随后,“陈警官”就发来了“警官证”“通缉令”和“逮捕证”,要求陈先生赶快配合调查,每隔几个小时就要拍摄所在地点,进行登记。

陈先生一开始还半信半疑,但是看到所有的证件都盖了公章后,就不得不相信了。他听从“陈警官”的话,把自己的住址、身份证号码、照片统统发给了对方。

过后,陈先生给其姐姐陈女士打电话,想听听她的意见。陈女士一听就觉得不对劲,这情况可太像之前民警上门宣讲的诈骗案例了。于是,陈女士翻找到之前民警留下的警民联系卡,给民警打电话咨询。

民警听后马上反应过来,这就是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民警马上告知陈女士,一定要冷静下来,千万不能转账汇款,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人员,要求群众转账的都是骗子。随后,民警和居委会副书记上门找到陈先生,见他没有转账,两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原来,陈先生接到的是自称上海警察局的电话,说他涉嫌在上海洗黑钱,要接受调查。陈先生因为害怕,所以将自己的个人信息都告诉了对方。第二天早上,对方要求他配合把钱转给监管账户,幸好和姐姐商量了一下,联系民警咨询才没有上当受骗。

民警当场为陈先生一家人进行了反诈骗宣传,并帮助他们下载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

如何才能辨别电信诈骗的各种套路?

下面为大家带来十个“反诈公式”

一起来看看吧

1

你犯罪了+安全账户=诈骗

当你突然接到自称公检法等机构来电,说你涉嫌违法,并要求你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时,百分之百是诈骗。

2

网恋交友+介绍投资=诈骗

此乃“杀猪盘”诈骗,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以情感为诱饵慢慢取得你的信任,并假装为你描绘两个人美好的未来蓝图,诱导你参与投资赌博,结果是资金一去不复返。

3

刷单+小额返利+加大投入=诈骗

做第一单任务时骗子会小额返利,诱导加大本金刷单,多次刷单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本金。网络刷单是非法行为,不要有“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4

冒充领导或熟人+着急借钱=诈骗

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形式,声称是熟人或者老板,并要求你转账汇款的,一定要进行当面核实,不能轻易转账。

5

快递丢失赔偿+索要验证码=诈骗

检查一下自己的快递信息并向快递公司致电核实,切勿随意透露验证码等信息。

6

赠送游戏“装备”+扫码领取=诈骗

以赠送游戏中的豪华装备为由,要求扫码填写账号和密码等行为一定不要轻信。

7

发购物广告+转账付款=诈骗

要警惕陌生人的商品广告信息,尽量在正规平台购物,以防遭遇诈骗。

8

航班取消+提供退改签+转账付款=诈骗

收到退改签消息,应第一时间通过航空公司官方电话或购票网站进行确认。非旅客原因造成的航班取消可免费办理退改签,无需缴纳费用。

9

招聘广告+面试录取+保证金/培训费

/手续费=诈骗

找工作要到正规渠道投放简历,发现被骗一定要及时报警!

10

节日红包+填写个人信息=诈骗

一般的电子红包点击就能领取,不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索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