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是中山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镇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了有黄圃飘色、黄圃麒麟舞、黄圃赛龙舟习俗、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有一处广东沿海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广东省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蚀遗址。
黄圃海蚀遗址(黄圃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供图)
该海蚀遗址位于中山市黄圃镇东北部石岭村的魁楼岗(大岗山)东面山脚,占地2500亩,连绵长达300米。海蚀地形主要形成于晚全新世之前海侵时的古珠江口海湾中岛屿时期(距今约7000年至2000年)。由于长期的海浪侵蚀,石崖与海面接触处形成多处海蚀洞。海水退去后,海蚀洞便成为山脚一带连串的岩洞。由于长期风化,岩层产生裂隙、剥落,形成了俗称玉泉洞、穿狗径、鼻管石、蠄蟝(蟾蜍)石、滴水岩等形态各异的景观。
黄圃海蚀遗址局部
(黄圃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供图)
海蚀遗址的山岩海蚀状态
(黄圃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供图)
据《中山年鉴·2021》记载:
2020年9月29日,广东中山黄圃省级地质公园揭碑开园暨2020年乡村休闲旅游文化美食节启动仪式在黄圃海蚀遗址景区举行。该公园包括海蚀遗址、黄圃公园、古榕树公园3个园区,设有展览陈列场馆等配套设施。2015年,海蚀遗址获批建设省级地质公园,成为省内唯一以海蚀遗址为主题的公园。历经5年打造,该公园通过广东省专家组、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省林业局评估验收并向公众开放。
广东中山黄圃省级地质公园入口处
(黄圃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供图)
文丨冯丽莹
编辑:陈琳琳
复审:何燕萍
终审:张安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