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未成年人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基地,“同在阳光下”汕头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项目因其创新性和实效性而广受好评,已成为汕头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
让“受益者”成为“授益者”,以“传播”深化“宣传”,是该志愿项目的一大创新。项目负责人邢少娜表示,该项目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直接援助,而是培养心理援助志愿者,摆脱了以往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形式单一、简单说教、主体狭隘的情况,突出教师、家长、学生等群体在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及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同在阳光下”项目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援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前来咨询的家长孩子提供帮助。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截至2022年2月,“同在阳光下”项目合计举办活动294场,提供心理援助个案咨询731小时,参课志愿者逾4.7万人次,团队志愿服务人群累计超过28.2万人次。据悉,该项目获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期刊推介,并在近期入选“2021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向未成年人提供公益专业心理辅导
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来源于情绪的焦虑。此前,汕头一位在读初三学生找到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倾诉自己对学习没有信心,越来越害怕考试。在咨询师志愿者的引导下,学生情绪逐渐稳定,也有了比较清晰的目标。一段时间后,通过回访,该学生已步入学习正常轨道,成绩较为稳定。
这是发生在“同在阳光下”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一个案例。近年来,如何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十分迫切的社会课题。
志愿服务的核心在于忧民之忧、急民所急。2019年,汕头市文明办设立了汕头市未成年人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基地,并以基地为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援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以汕头市未成年人核心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基地为阵地,汕头联合专业心理研究机构力量,招募了包括医学博士、心理学硕士在内的多名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员以及在教育领域、未成年人心理援助领域工作多年的心理咨询师组成项目组,成立志愿讲师团,设立“同在阳光下——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项目。
在此过程中,该项目每周常态化开展两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公益课,开通“青春心答案”心理信箱用于接受学生、家长、老师的相关提问,一对一解决心理困惑。
对于志愿服务者而言,不仅要愿意服务,更要善于服务。因此,项目还为不同群体建立专门心理援助志愿者群,建立教师、家长、学生等群体的互助小组及心理援助志愿团队,并定期进行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解决心理专业人力资源稀缺,未成年人心理援助需求庞大的社会问题。
通过多形式培训心理援助志愿者,“同在阳光下”项目帮助更多的志愿者掌握心理援助专业技能,催生未成年人心理援助“裂变效应”,让更多未成年人得到关心关爱。
拓展项目阵地融入文明实践活动
在依托基地开展培训活动的同时,项目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升级服务内容,精心挑选一批志愿者进行深度培训,建立志愿服务小组,组织精干力量走出去,深入到澄海溪南、潮阳棉北、潮南两英等地社区(村居)、农村学校进行现场授课。
值得一提的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项目团队还积极联合其他心理机构开设公益热线,迅速向市民尤其是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提供情绪疏导、情感支持,预防并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
同时,在疫情防控严峻期,项目团队还制作筛选优秀课程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在“汕头文明网”“文明汕头”公众号等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并制作微课程、情景剧短视频推广至传播平台。2021年,共推出专题网课14场,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了项目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为扩大项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服务更多市民群众,汕头市廻澜书院内也开辟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辅导站,由项目团队定期开展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培训活动。此外,项目团队将依托更多的文明实践阵地,融入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到金平区、潮阳区、潮南区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培训活动,并持续在廻澜书院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培训课。
【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