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月规上工业同比增5.5%,为何说广东经济“符合预期”?|经济粤评

经济粤评
+订阅

3月24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1-2月经济数据。由于是月度经济数据,和季度、年度相比内容不多,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情况如下: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53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8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幅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3.0个百分点;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8.6%

不过,粤评君最在意的倒不是具体数据,而是经济运行简况的第一句话: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上年稳步恢复态势,主要指标增长符合预期。

理解了这句话,就真正理解了当前的广东经济。

1

“符合预期”就是最让人心安的事实判断

如何理解“符合预期”?

首先,实现这一点,在今年很关键。

主要指标增长“符合预期”,意味着广东经济处在稳健的运行区间,没有出现剧烈波动,没有出现供需之间,或者产业链、供应链的断裂。去年底以来,不少人对今年广东乃至全国经济表现表示担忧,前2个月稳住了,这对全年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筑基作用。

其次,要看到“符合预期”有着坚实的数据支撑。如上所述,1-2月广东工业、消费的增速都超过两年平均增速,意味着供需两端都表现良好;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折射出对实体经济的预期看好。此外,前2月外贸也保持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4.6%。

这些指标都是广东经济的“主菜”,足以说明整个经济形势是稳的。

“1-2月工业表现有春节因素和疫情冲击方面的原因,同比增长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之上,显示出较强韧性,经济复苏向稳。”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董志强表示。

当然,既然说“符合预期”,那就要弄清楚预期是什么。

对照今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2年目标,可以发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年目标持平,消费略有差距,外贸有所超出,这说明“符合预期”确实是符合事实的判断。

从历年经济数据还可以发现,除非疫情这样的突然冲击,正常状况下的全年经济增速都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这里面有统计方法的因素,也有经济运行本身的因素。比如,重点项目投资、惠企利民政策等转化为经济增长都需要一定时间。

最后,“符合预期”是广东在疫情并未全部消散的背景下实现的,是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取得的,这更加体现了经济的韧性和此前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工业投资增长38.6%里,透露广东经济的长期趋势

当前经济符合预期,令人安心。那么,广东发展的前景又将如何?

翻遍经济史,长期经济增长都离不开三个要素:人口、技术和资本。

随着经济迈向中高端,对人口要素的数量需求逐步让位于人力资本质量的要求,而这又与技术升级和资本积累密不可分。

换言之,引导人、财、技不断向产业高端、前沿领域聚集,就是区域经济赢得未来的胜负手。

粤评君认为,这种趋势正在广东上演。

前2月广东工业投资增长38.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6.1%,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3.1%。

继续大手笔向产业升级“砸钱”,向着更加高端的产业领域高歌猛进,这是广东经济长久兴旺的最强信号。

“投资产生的供给能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更高水平,蕴含了广东制造业向全球中高端产业链迈进的趋势,进一步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力量。”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教授易行健表示。

技术升级已经初见成效:前2月,广东医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8%和13.3%。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由于芯片短缺进一步缓解,产量增长205.2%,与其相关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桩分别增长11.0%和109.4%。

这也是国外疫情防控政策放开生产恢复后,广东外贸的底气: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品,就是不稳定全球经济格局里的硬通货。

数据显示,前2月,广东主要贸易伙伴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2%,对美国、欧盟和中国台湾分别增长9.0%、6.6%和13.7%。

同样持续亮眼表现的还有“孔雀东南飞”的人口流动趋势。

近日,百度地图联合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显示,深圳、广州位列中国最具人口吸引力的城市前两名,佛山和东莞也进入全国前十。

人流所向,资金也澎湃注入。

此前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2.2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2.64万亿元。

事实上,粤评君此前走访企业了解到,出口大幅增长和金融信贷的给力支持,正是工业投资持续高位增长的重要动力。

更多高品质的重点项目正在快马加鞭。

日前,广东省发改委公布了一份长长的项目清单: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7.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

聚焦未来产业所需,是这份清单的一大特点:推进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加快建设,新开工建设近7万个5G基站,广州粤芯半导体项目二期今年投产……

对此,易行健认为,在三重压力下,广东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高端制造业投资,扩大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供给能力,正是为未来国际市场整体恢复做准备。

当下,疫情对广东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3月乃至一季度广东经济实现“稳中求进”仍面临巨大挑战。但从长期看,粤评君相信,只要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仍在持续,只要每一个居民、企业都笃定发展信心,你就永远可以相信广东经济。

【主笔】王彪

【实习生】卢佳圳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编辑 彭奕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