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东莞市民政局:畅通困难群众求助和发现渠道,做好兜底保障和关爱帮扶工作

南方+ 记者

东莞市民政局:畅通困难群众求助和发现渠道,做好兜底保障和关爱帮扶工作

面对疫情,如何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和关爱帮扶工作?3月23日下午,东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东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成鹏介绍了相关情况。

汪成鹏表示,东莞“2·24”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政局在严丝合缝做好民政领域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聚焦主责主业,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纾困六条’的十条措施”“关于着力保障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若干措施”,畅通困难群众求助和发现渠道,积极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和关爱帮扶工作。

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突出物质帮扶,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一是加强社会救助保障。督促各镇街(园区)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救助保障金,推行社会救助申请全流程网办。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62.63万元、特困供养金223.70万元、食品燃气用水电补贴122.65万元、元旦春节价格补贴913.55万元。二是加强临时救助保障。对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暂时失业或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等,由急难发生地给予临时救助金,情况紧急可实行“先行救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走访困难群众33250户,接到求助(咨询)电话5000余条,临时救助3637人次。三是用好“民生大莞家” 品牌项目政策。专门发布“民生大莞家”抗疫短片、专属二维码和政务热线12345专属语音键,引导群众有困难及时找“民生大莞家”予以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共解决因疫情、因隔离陷入困境人员的“民生微心愿”2087宗,帮扶资金超111万元。

二、突出人文关怀,发挥“双百”社工专业作用。发布《致全市广大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的倡议书》,动员全市社工、广大志愿者,为受疫情影响的群众和防疫一线人员提供线上心理咨询、居家防疫指导、家属支持等服务。目前,全市约40家社会组织发动超4000名志愿者服务防疫一线,23家社工机构发动一线社工超2000人次参与协助核酸检测、物资募集、社区管控等工作,发动“莞爱”志愿者24860人次,服务基层群众340多万人次。

三、突出多方参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抗疫。一方面,持续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募捐活动。2020年以来,市慈善会向社会募集疫情防控捐赠款物合计5477万多元,其中针对去年“12·13”和今年“2·24”疫情,累计向大朗镇捐赠资金200万元、捐赠医用外科口罩15万个,拨付社会定向捐赠款物180多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今年3月以来,全市社会组织共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50批次,总额达360多万元。

此外,汪成鹏还介绍了今年清明节祭扫的最新政策。他表示,鉴于东莞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保障广大市民朋友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今年清明期间,全市暂停殡仪馆、公墓、骨灰楼(堂)、农村墓地、祠堂等殡葬服务场所现场祭扫活动;暂停举办集体公祭、骨灰海葬、树葬等人群聚集活动;延期缴纳墓地管理费、骨灰寄存费等费用。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还请大家谅解。

市民朋友可以通过“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云祭扫服务”或“东莞民政-民政服务-云祭扫”模块,以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书写寄语、敬献鲜花等形式缅怀先辈、寄托哀思。

【记者】欧雅琴 薛屏

【摄影】孙俊杰

二维码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