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尘4x/图)
全文共4530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2016年11月,公司公告定增募资45.67亿元,用于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合成金刚石的物理属性与合成钻石是一样的,在对设备、工艺、技术进行升级后,河南地区原有的企业,很容易把产能转换为合成钻石。”
陈阿力感慨,如果当时*ST金刚再坚持一年,或者2017年再开始定增,什么事都没有。“市场好了,没人会担心债务”。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梅岭
责任编辑|顾策
“公司将全力督促郭留希先生尽快偿还占用资金,解决资金占用问题。”2022年3月11日,*ST金刚(300064.SZ)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如此回应投资者。
59岁的郭留希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2月20日晚间,他因涉嫌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当晚,*ST金刚召开了董事会紧急会议,新任董事长连夜上任。
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却并不悲观。截止3月14日,尽管大盘在持续震荡,这家公司过去17个交易日涨幅竟达25.17%。
该公司生产的金刚石原辅材料产品,一度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62%,曾拥有人造金刚石行业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唯一的国际发明专利。但在财务造假事件影响下,其已经触及退市风险。
从人造金刚石到人造钻石只有一步之遥。早在六年前,郭留希就看到了人造钻石市场的前景,通过一次45.67亿元的定增,转型生产人造钻石。
但正是这次超前的定增,让他倒在了行业起飞前。
1
“花样”掏空上市公司
据商丘日报社主办的《京九晚报》报道,1980年代,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师返乡创业,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创办金刚石厂,带动了整个河南省的金刚石产业发展。
四十多年后,根据河南政府官网2022年最新数据,全球金刚石95%以上产量来自河南。
1988年,28岁的郭留希正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以个体户身份经营导电钢圈业务。沈丘县与柘城县距离仅80公里。两年后,为了离原材料和市场更近,郭留希卖地卖房,将事业转移至郑州市。
根据公开信息,十年后,郭留希成立河南远发金刚石有限公司,主营金刚石原辅材料,一度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62%。
2004年,郭留希将公司进行分拆,成立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直到今天,河南当地的行业内人士仍然习惯称呼这家公司为“华晶”。2010年,公司挂牌深交所,股票简称“豫金刚石”,主营产品包括金刚石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辉煌时期,豫金刚石整体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三名。2015年,公司股价创下22.11元/股的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百亿元。公司上市后,郭留希多次进入胡润百富榜。
2019年年底,一位郑州当地人造钻石行业人士曾见过郭留希。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形容:“郭留希衣着朴素,有气势。是一个老派传统的企业家形象。”据他了解,“跟着他混的最早一批人都发财了”。
2010年,根据胡润百富榜,郭留希的身家为15亿元。2017年,他的身家达到45亿元。
“朴素”的郭留希与公益也有关联,根据郑州市政府网站2021年7月发布的一则报道,郭留希捐款50万元支援郑州市防汛抗洪工作。2020年,郭留希也向武汉地区捐款20万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但在这两次捐款的同时,郭留希与他的豫金刚石已深陷财务泥潭。
报表显示,2014年-2017年,豫金刚石的营收、净利润均保持了高速增长,2018年虽然有所下滑,但归属净利润仍然达到9634万元。但到了2019年,公司毫无预兆地巨亏51.97亿元,引发市场哗然,甚至有股民询问,这个数字是否出现小数点错误。
监管关注随之而来。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对豫金刚石进行立案调查,同年11月,豫金刚石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金刚”。2021年8月,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事先告知书》。
一位豫金刚石的投资者根据告知书内容,对南方周末记者形容,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地“花样”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告知书》,*ST金刚通过虚构采购交易方式,虚增存货、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但这些业务并不具备真实性。*ST金刚以支付设备采购款等名义付款后,这些款项被转移至郭留希控制的银行账户。
通过这些不具备商业实质和真实性的交易,郭留希及其关联方从2016年至2019年间,分别对上市公司形成非经营性占用资金高达32亿元,其中2018年占用资金高达21.62亿元,占当年净资产比例的31.01%。
此外,2016年-2019年,*ST金刚为郭留希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及对外担保合计34笔,合计金额达41.32亿元,涉及债权人包括浙商银行、浙银信、河南农投金控等多家公司。但并未进行及时披露。
在*ST金刚2019年巨亏的51.97亿元中,仅预计负债计提就达到27.9亿元,而预计负债大部分因被担保方违约,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所致。
2
借来的十亿元
郭留希在2021年7月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把根源归结于*ST金刚五年前进行的定增发行。因为这场定增,产生了一系列的担保借款,从而以借款还旧债。
2016年11月,公司公告定增募资45.67亿元,用于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对于这场定增,多位受访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结合人造钻石市场的发展前景,这次定增实际上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时机不太对。
此次定增,郭留希认购10亿元。但就在定增公告发布当月,郭留希股份质押1.15亿股,占其所持比例62.04%,质押用途为“融资”。郭留希在2021年7月表示,这10亿元都是“借来的”。
一位曾参与过豫金刚石此次定增调研的深圳投资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市场好的时候,很多上市公司实控人的质押率都很高。“给别人信心,把钱弄进来再说,掏出来的钱再各种玩法,多元化投资、扩产等”。
他在当时并未选择这个定增项目。在他看来,杠杆都有两面性,周期对,玩得好,也可以越来越好。掌舵人的能力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而*ST金刚所在的行业,属于重资产,容易增收不增利的行业,因此回报会面临不确定性。
2018年,郭留希的股权质押率已经高达99.89%,市场并没有给予他太多喘息空间。大盘的持续下挫引发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爆仓风险,这其中就包括豫金刚石。
当年,*ST金刚股价全年累计下跌68.15%,股价从年初的15.10元/股,下跌至年尾的4.40元/股,年中豫金刚石发布公告,郭留希出现平仓风险。8月,郭留希新增司法冻结1.85亿股,占其所持股份100%。
在资本市场去杠杆的背景下,*ST金刚融资渠道基本被关闭。郭留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能从生产资金里挪”。在这样的背景下,*ST金刚的资金黑洞,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郭留希借钱也要推动的宝石级定增项目,此时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很快,这个行业就变得炙手可热。
过去,人造金刚石基本用于工业生产。缔凡钻石公司副总裁杨帆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合成金刚石的物理属性与合成钻石是一样的,在对设备、工艺、技术进行升级后,河南地区原有的企业,很容易把产能转换为合成钻石。”
2015年以后,全球人造钻石市场开始慢慢兴起,2019年在美国市场开始流行。在这条产业链上,上游的供应商大多来自中国的厂家,然后由印度加工,美国消费。“河南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上游供应地区。目前市场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郑州当地人造钻石中间商陈阿力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2019年国内人造钻石市场火热,2020年出现没货状态,满产满销。2021年,金刚石产品全线涨价,工业金刚石普遍涨幅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部分产品价格涨了几倍。
陈阿力感慨,郭留希爆雷在人造钻石行业起风前夜,运气不好,如果当时*ST金刚再坚持一年,或者2017年再开始定增,什么事都没有。“市场好了,没人会担心债务”。
在豫金刚石的投资者林超看来,2016年豫金刚石的这场定增精准踏在行业景气的风口,占据了天时;项目在河南,为中国的人造钻石之乡,得了地利。但问题出现“人和”上。
“由于二级市场的波动,郭留希质押的股份因为爆仓被强制处理后,郭大量丧失股份,从心理上认为自己是被“做局”了,进而采取了非常激烈的对抗态度。”林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股东交恶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是必然的。
3
国资接盘
在郭留希被采取强制措施当夜,*ST金刚连夜召开董事会紧急会议,免去郭留希董事长等职责,选举董事刘淼担任董事长,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根据公告,刘淼现任河南农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农投金控)副总经理。河南农投金控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后者是国有独资公司,隶属于河南省财政厅。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农投金控持有公司7.42%股份,为*ST金刚第四大股东。
*ST金刚与农投金控的渊源可追溯至2015年。郭留希曾表示,2015年,*ST金刚开始向农投金控陆续借款6.5亿元左右,利息为11.6%。
2018年末,农投金控出资4亿元协议受让豫金刚石控股股东股权,占总股本的7.42%。此外,根据当时双方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农投金控表示将在未来两年内根据豫金刚石的发展需要,提供流动性资金不少于30亿元。
这场合作,在当时被看作是河南地区国资成功纾困上市公司的首个案例。
林超认为,河南国资介入后,本来可以输血解燃眉之急,但郭留希与河南农控金投后来产生公司控制权之争,导致公司治理陷入失控状态,直至郭留希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郭留希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表示:“农投金控索要控制权,有控制权才愿意贷款进来。他们同意后续给予公司30亿信用额度,但这笔钱最后并没有贷给我们。”
对此,南方周末记者致电农投金控相关管理层人员,但对方并未回复。而在2019年,农投金控高管接受证券时报专访时谈到,河南农开一直秉承救产业不救个别企业,救企业不救老板个人的原则,通过详细尽调,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022年3月14日,*ST金控收盘价为1.84元/股,较当初4.598元/股的协议价格,农投金控浮亏严重。2021年,刘淼就曾以董事身份先后三次发布声明公告,表示无法保证公司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报、半年报、第三季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在刘淼担任董事长后,*ST金刚会如何走?接近公司管理层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公司内部还是比较看好的,“至少有一个方向”。
林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从现阶段看,河南地方国资接盘ST金刚是缓解金刚危局的最切实有效的手段。”
他认为,*ST金刚并非空壳公司,具有非常高的挽救价值,至于如何缓解企业现阶段的困境,债务重组加引入重整战投应该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陈阿力的公司距离*ST金刚并不远,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公司的生产、作业都是正常的,他的设备都是优质资产,如果把创始人债务摘除,他的现金流是很好的。”但在他看来,*ST金刚退市是一定的、重组也是必须的,国资大股东也是必然的。
*ST金刚证券部人士3月9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新上任董事长后,最近公司事情比较多,我们正在抓紧调整,目前仍然在生产经营中”。针对未来是否有破产重整的动向,对方表示请以公告内容为主。
(应受访者要求,林超为化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