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2日是第二个“世界昏迷日”,主题是“唤醒的希望”,针对越来越多的昏迷和意识障碍患者,呼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关爱和照护。
对大多数人来说,昏迷的植物人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群体,陌生是因为大部分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这一群体,而熟悉更多的是因为在影视中偶尔会出现和他们相关的剧情。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植物人的真实状态是怎样的?沉睡的植物人也能被唤醒吗?苏醒之后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吗?
植物人真的完全没有意识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六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脑科中心暨神经外科主任关靖宇博士介绍,普通人俗称的“植物人”,在医学上被称为“意识障碍”,是人体特殊的一种状态。近几年,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将意识障碍细分为三种,微意识植物状态、持续性植物状态、永久性植物人。
“患者可以吃饭、睁眼,但与外界没有交流,患者不能感知自己,也不能感知周围环境,这种与植物的生存状态相似,所以俗称植物人。”关靖宇博士介绍说。
微意识状态的患者主要是认知功能消失,但是还残存微弱的意识,比如有可以理解的语言或感情和行动,可以流泪或微笑,还可以睁眼,并有持续的眼球跟踪行为。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患者貌似清醒,眨眼自如,但缺乏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认知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反应能力意识已经完全丧失。而进入持续性植物状态1年未醒的患者就是永久性植物人。
“任何可以引起严重脑损伤情况发生的,都有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关靖宇博士介绍,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创伤和非创伤性脑损伤。急性创伤有交通事故、暴力、颅脑手术等导致的脑损伤;非创伤性损伤中,脑出血、脑梗死、窒息、中毒、溺水、呼吸骤停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较常见,若未能及时抢救,或抢救后未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转化为植物人。
治疗手段新进展
随着抢救技术和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呼吸机、ECMO等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严重脑损伤患者得以存活,但同时也有更多的昏迷患者出现。有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昏迷患者约10万人。
患者一直醒不来,长期的治疗支出以及繁杂的护理负担,令家庭承受着沉重的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昏迷3个月以内,自然苏醒的可能性比较大,超过3个月,就有可能需要外科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关靖宇博士介绍说,植物人因为长期卧床会出现压疮、肌肉萎缩、关节融合、肌腱萎缩、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还会引发反复肺部和尿路感染。很多植物人不是因为昏迷而死亡,而是因为昏迷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导致了死亡。良好的护理可以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也为患者自我恢复争取时间和机会。
植物人促醒仍是医学难题,此类患者能否苏醒、如何促进苏醒,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关靖宇博士表示,医学在不断发展,目前治疗手段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目前清远市人民医院对于处于植物状态的患者,开展了多种康复技术。无创技术有高压氧治疗、中医针灸等;有创的手术治疗有周围神经电刺激、脊髓神经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这也是治疗植物状态患者的新手段。
“手术本身技术并不复杂,实施并不难,但要先要科学地评估患者是否有唤醒的可能。”关靖宇博士介绍,通过脑电图、PET-CT、神经电生理等系列的专业评估,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和残存的脑功能,评估后认为有潜在苏醒可能性的患者,才会进行手术。微意识状态患者比持续植物状态被唤醒几率要更高,通过手术成功被唤醒的可能性约为40%。
清醒与昏迷不是简单的1和0
如果很幸运,能够将患者唤醒,是不是能和影视剧一样,是一个正常人了?关靖宇博士解释,实际上医学上的“醒来”与公众想象中的醒来是不一样的。
医学上的醒来可能只是对外界的反应更强烈而已,患者可能从一个对外界刺激完全没有反应的状态变得有所反应,清醒和昏迷之间的跨度不是简单的1和0。
他打比方说,用数字1到数字6代入一个人从完全昏迷到完全清醒的6个阶梯,患者可能就处在阶梯2,在迈向4阶梯时有一个坎,但靠患者本人跨不过去,就醒不过来,这时利用手术电刺激,可以帮助患者到达阶梯4。
此时患者就能进行一部分的交流,比如,在听到亲人的呼唤后会追着声音去寻找,或开始有所回应,这也是脱离植物状态往清醒上过渡,但是患者的反应并不会很强烈。虽然此时患者只有微弱的意识,但也已经有了本质的飞跃。
植物人醒来后能恢复到什么状态,还得看后续的康复和治疗。一般来说,昏迷的时间长短,脑损伤程度越重都影响昏迷患者苏醒的几率 。
关靖宇博士说:“总的来说,就是要科学评估,理性选择,精准治疗,让我们共同关注昏迷患者。”
【记者】刘秋宜
【媒介助理】陈之瑜
【通讯员】 彭可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