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奠基人吴美琼:传承妇幼“家风”服务五邑妇儿

五邑医聊
+订阅

(视频|“我与妇幼—建院70周年口述史”第三篇_吴美琼,时长共3分13秒)

视频|(江门)“我与妇幼—建院70周年口述史”第三篇——吴美琼

“我十分感谢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给我提供发展的平台,感谢所有领导与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关怀。”在江门妇幼建院七十周年这个特别的时间里,今年68岁的吴美琼感慨万分,首先还是感激江门妇幼对她的栽培。

“我希望江门妇幼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江门妇儿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贴心的医疗保健服务。”她说。

七十年来,江门妇幼正在不断发展腾飞,同时也为无数妇幼人提供了发展的“土壤”,让他们在这里扎根、发芽,逐渐成长为一棵棵大树,为五邑的妇女儿童健康撑起一片天。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奠基人吴美琼。   南方+ 张泳渝 拍摄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奠基人吴美琼。   南方+ 张泳渝 拍摄

从护士到医生

1971年,17岁的吴美琼从江门卫生学校护士班毕业,分配到江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成了一名护士。当时的江门市人民医院,由江门市预防保健机构与江门市人民医院合并,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所有人员、编制也一并归入。

直到1973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才恢复建制。吴美琼在1980年调到江门市卫生局妇幼科从事妇幼保健管理工作。1983年江门市卫生局妇幼科与江门市妇幼保健科合并,吴美琼又再一次回到妇幼保健院。

当时年轻的吴美琼,在医院一直在寻求学习的机会。1983年,全国恢复医师晋升考试。吴美琼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参加晋升考试,成为一名公共卫生科医生。

“护士要晋升医师是很难的,特别是我没有相关的基础。”吴美琼回忆。为了帮助医护人员晋升,江门市卫生健康部门开设了专家培训课程。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吴美琼刻苦学习,将公共卫生医师必考的七门课程一举拿下。

身份从护士转变为医生,吴美琼的“战场”也从产房转向妇女保健科。对她而言,这又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在医院的支持下,她先后到同济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进修,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从妇保科副主任,干到医务股股长、办公室主任,再到医院副院长、院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她的个人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每当我遇到发展瓶颈,医院的前辈都能给我们提供指导,为我们提供学习进修机会。”吴美琼说,“我们个人的发展与医院发展密不可分。”

从老院到新院

2009年,当时作为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的吴美琼在位于蓬江区星河路2号的新院大楼奠基仪式上,挥锹奠基。4年后,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成。

时间回拨到1971年,也就是这一年,吴美琼与江门妇幼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医院只是两层的小楼,以产科接生为主,只能开展较为单一的业务。”吴美琼说。

以当时的妇女保健科为例,每当要到社区、工厂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吴美琼就会用单车载着一个箩筐,在箩筐里装上窥器、消毒器具等到社区、街道居委、农村、乡镇、工厂为妇女做检查,科普健康知识。

无数像吴美琼一样的江门妇幼人,与医院共同成长,见证着科室的发展、医院的壮大。2003年,江门妇幼门诊工作量约30.5万人次,住院5753人次,分娩2579人次。原来在市中心的“小医院”已无法满足五邑妇儿的需求。

2004年,医院向江门市卫生局行文《关于重建市妇幼保健院规划选址的请示》,并于2005年将新院址定在北新区双龙大道新的市疾控中心侧。

2013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全面启用,新院能够开放病床500张,满足年门诊量8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2万人次的医疗保健需求。

如今,江门妇幼启动儿童健康大楼项目。这栋计划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大楼,将在202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新增床位数350张,提供日均门急诊量约2300人次。

妇幼精神的传承

1983年江门市卫生局妇幼科与江门市妇幼保健科合并,吴美琼申请留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妇幼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吴美琼在这里,一干就是40多年。

对吴美琼而言,最让她自豪的,就是江门妇幼的“家风”。

“我们绝大部分的妇幼人刻苦耐劳,以院为家,不仅暖心、贴心、安心,更有责任心。”吴美琼说道,“就是这样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江门妇幼这个大家庭的‘家风’。”

江门妇幼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实施“文化铸院”战略,营造艰苦奋斗、务实敬业、大德精诚、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并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廉洁自律作为有情怀有担当妇幼人的基本要求。

就是一代又一代忘我工作、以院为家的妇幼人,让江门妇幼不断飞跃,成为让江门妇儿都信赖的三甲妇幼保健院。

【撰文】张泳渝 马佩婷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