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29|在非洲开展神经阻滞麻醉,造福当地人民

南方+ 记者

栏目图。

援非也有一年有余了,回顾当初自己为什么报名参加援非医疗工作,我认为不仅仅是想为国家援外事业做贡献,更是想到非洲人民的求诊疗就医非常不容易,缺医少药。我想为他们解除一些病痛,让他们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总体经济水平较其他地区落后。巴塔总医院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医院。但是,由于条件有限,手术室只有两个手术间,三台麻醉机。只有我和另外一名古巴医生是拥有执业资格固定的麻醉医生。

当地的麻醉医生尚不能独立工作,所有的手术麻醉都必须由我和古巴医生一起完成。因为当地麻醉科室缺少人力,加之大多数麻醉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因此,我需要承担更多的临床麻醉工作。相较于国内,这里的医疗水平较差,药品器械匮乏,传染病较多,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工作,比起国内更加困难,对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也会更高。

来这里开展工作,还有一个必须跨越的障碍——语言关。在西班牙语和本地方言交杂的门诊内,作为援外医生要先理解患者的每一句话,才能为其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经过大半年的沟通,我逐渐习惯了这里的语言环境,这才鼓起勇气,申请到麻醉门诊出诊。

术前麻醉门诊访视。

前阵子,当地的古巴骨科医生向我求助,希望我帮忙诊断一个病例。这是一个上肢骨折的病人。

她迈进病房的那一刻,一股发臭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轻轻打开她包扎好的断肢,却发现整个手几乎完全坏死了。我心头一紧,这才知道病人是因为没钱医治,长期拖延治疗,导致上肢远端坏,最终只能选择截肢。询问完病史,看完检查后,我一直在考虑:究竟为病人开展什么麻醉方式呢?

思前想后,我决定开展一项这里从未开展过的技术——神经阻滞麻醉。因为这里缺少相应的药物和设备,开展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风险较高,因此针对普通简单的手外科手术,本地医生习惯开展局麻。而且在巴塔总医院,类似上肢截肢的手术并不常见,即使有也采用插管全身麻醉!。

虽然缺乏部分设备,操作难度稿,但是我仍然希望开展神经阻滞麻醉,因为这能为病人节省医疗费用,让患者术中也能比较舒适地度过,术后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镇痛作用,比起全麻,有更多的优势。

我简单地为患者解释了手术的麻醉方式,说:“这个手术只要在脖子那里,还有腋窝那里打两针就好了,然后,我再给点药让你睡觉,术中不会有疼痛的,不要担心,不用花多少钱的。”那一刻,她露出了笑容,她对我是信任的。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手术当天,病人满脸痛苦地搀着她受伤的手,走进了手术室,准备开展“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站在一旁的麻醉科医生听到后,非常希望学习。考虑到可能出血多,我先给她打了一个18G 的静脉留置针。

一切准备就绪。

为了给当地医生留下一些学习的资料,我让当地医生Pergentino录制了视频。先行肌间沟阻滞,再行腋路阻滞,阻滞完毕后,仅仅过了10分钟,病人的手已经完全没感觉,消毒铺巾的时候,病人无疼痛。

注射了咪达唑仑后,病人睡着了。整个手术过程约2小时,术后,我们叫醒病人,她的感觉是舒适的,没有躁动。

当地的古巴骨科医生也对我说:“你知道得很多,麻醉技术也很好!” 术后,我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视频给pergentino讲解这项技术。

事实上,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在国内已经应用广泛,许多臂丛神经阻滞在国内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开展,虽然在巴塔总医院缺少器械,但凭借过去的麻醉经验,我还是成功开展了这项技术。

数天前,我去访视了这个病人,她恢复得很好,准备出院了。即便失去了部分上肢,她对于解除痛苦这件事,还是感到高兴。她控制着截剩下的上肢运动给我看,不断地对我表示感谢。

术后随访病人。

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当地群众真的不容易。作为援非医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不忘初心使命,让病人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并最大程度给他们节省医疗费用。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作者】中国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 陈伟涛


编辑 朱晓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