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东亚文化之都”丨诗画梅江看玉水,古村古韵醉游人

梅州文广旅游
+订阅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景象

总是令人心驰神往

在忙碌的生活中

你是否有那么一刻

想找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与纷扰的地方

回归到大自然,享受宁静与安逸呢?

无需寻寻觅觅!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走进

中国传统村落——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

共同感受玉水古韵

这里,历史悠久、古居集聚

YUMI 摄

玉水村位于

梅江区城北镇西北部

,坐落于山间谷地,距梅州城区约20公里,这里群山环抱、林木葱茏、民风淳朴,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之一。该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3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罗颂平 摄

玉水村被称为“中国客家民居建筑天然博物馆”,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36座,有围龙屋、四方楼、走马楼等建筑形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崇善堂和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竹园堂。

高讯 摄

张文祥 摄

这些古建筑多采用

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

既讲究“天人合一”的居住环境

又体现出客家文化深厚底蕴

钟伟才 摄

村中有两座约500多年历史的古井 YUMI 摄

这里,古树参天、风景怡人

玉水村中古树名木众多

有两棵树龄超过400年的苍天古榕

村东为“榕树公公”

村西为“榕树婆婆”

两树枝繁叶茂、遥相对望

共同见证着村庄的沧桑变化

榕树公公

榕树婆婆

古榕下有一处观景台

站此远眺

山谷间的玉水村

翠竹如云、池水澄清

一排排古香古色、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民居

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和古树之间

如诗如画

吴腾江 摄

YUMI 摄

每到阳春三月

村庄便被漫山的李花环绕

呈现一幅如梦如幻的“春日雪景”图

钟小丰 摄

林翔 摄

芒种时节

青山苍翠、雨雾朦胧的玉水村

又美成了一幅山水画

YUMI 摄

这里,人文深厚、历久弥新

虽藏于深山

但玉水村绝不是“没有故事”的村庄

在玉水村西边,有一段用石块和卵石铺成的盐商古道,绵延数公里,已历经风雨400多年,该古驿道名为“龙上口”。几百年前,梅州和江西贸易往来频繁,江西缺乏海盐,但盛产农作物,于是,勤劳的客家妇女便将海盐挑至江西,换回大米。而玉水村,就是当年梅州和江西商品流通的必经之地

张文祥 摄

石板路两旁

仍可见陆影斑驳民居和残墙

这是当时客家妇女挑盐到江西

途径此地歇脚的古驿站

伫立于此

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

让人联想起当年的喧嚣与繁华

YUMI  摄

村口还有一座

修葺一新的两层古民居

为当年的武馆

是古时候来往的商人和村民

为了强身健体,保护商品运输而建

YUMI  摄

玉水村因古村古韵而出名,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玉水村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玉水村的富版堂,是一座百年古民居。1929年10月31日,红四军梅城战役打响,战斗至当天下午5时,侦知敌人援军已至金盘桥,朱德下令撤出战斗。红四军撤兵至城北玉水时已天黑,便决定在梅县大坪一带驻宿,朱德、朱云卿等和部分人员则在玉水朱尾祠富版堂老屋住宿了一夜。当时,红四军部分人员从位于富版堂附近的龙上口驿道进入梅县大坪,次日朱德等人也经此道开赴江西。

YUMI 摄

这里的一景一色,都如经年陈酿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动人故事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写满了乡愁

玉水古韵,值得一品

审核:温晓峰

初审:李子莹 张益

编辑:黄炜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