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高要区的古村落众多,
其内涵丰富、地方特色突出,
或雕梁画栋、或枯藤老树,
一处一景致,一景一故事,不可复制。
在这个温暖明媚的春天,
请跟随发布君踏上
“访古村 踏古道”之行,
去感受岁月沉淀之美。
莲塘镇 镇安村
莲塘镇镇安村距高要城区约12公里,离莲塘镇人民政府只有10多米,是距离莲塘镇中心最近的村,莲江公路、莲罗公路成十字形穿过该村,地缘、区位、交通优势较好。镇安村人口近2000人,村民姓张,由于毗邻莲塘镇中心区,大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村集体收入主要是种植火龙果、养殖罗氏沼虾等。
据村史介绍,镇安村始祖张文莆于公元1295年,即元朝成宗年间,考中丁卯科进士后任肇庆府大朝宗回休致告就立籍择居莲塘镇。
走进村子,
一口大池塘映入眼帘。
池水清如明镜,
蓝天、白云倒映水中,
一座显眼的宗祠依水而建,
整个画面宛如
江南水乡般别致动人。
在高要的广大农村,
宗祠普遍修建成传统中式建筑风格,
但镇安村却独树一帜,
张氏宗祠洋气而新潮,
走!
一起进去看看。
宗祠中门
典型的中式屏风
宗祠的中门是一方
高6.8米、宽3.1米,
有着浓郁中式风格的屏风,
选用坤甸木材,
上面雕刻着“蝠鼠吊金钱”、
“梅兰菊竹”等常见的中式图案。
绕过这中门,
一股浓烈的西洋风扑面而来。
宗祠内部的装修风格,
格外耀眼。
置身其中,
刹那间有一种
穿越到古欧洲的错觉。
据说,宗祠里的大木柱是从新加坡通过水路运过来的。
宗祠前的功名碑
这里的一涂一抹、一雕一刻,
都是镇安村村民独特的审美
在宗祠建筑上的投射。
为什么在古老的农村大地,
村民拥有如此“另类”的西洋审美呢?
据村中一些老人家介绍,镇安村早在同治年间就出了科举人。在民国元年,张氏宗亲就已经人才辈出,部分村民越洋求学,远赴美国、日本等地留学或定居,期间把一些国外的建筑风格、艺术花式带了回来。聪慧的镇安村人不拘泥于常规,洋为中用,于是成就了张氏宗祠这一中西合璧、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镇安村村民 张伟财
我们村很早就接触到西方的思想。早在19世纪,就有美国传教士来到我们村进行传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村民对国外充满了好奇,继而选择越洋留学。所以我们村很早就接触到很多“来佬货”(意为舶来品)。
东方古韵与西洋风格
在这里交融碰撞,
形成了曼妙的景致。
而镇安村的特色古建筑
不止这一处!
↓↓↓
因为向西而建,所以名为“西成里”。西成里建于1915年,至今已经有107年的历史了。这是一幢楼高二层、青砖结构的中式门楼,虽然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但屋檐下、窗檐头的雕塑依然清晰灵动。
走进门楼,拾级而上,
光线透过破旧的小木窗,
洒进空荡荡的房间里,
这里曾是乡亲们借宿之处。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
一些农户儿女逐渐长大、成家,
但由于家中局促狭小,
男性长辈因礼俗而暂时寄居于此。
镇安村村民 张天赐:“在以前,一些家庭到了儿子成家的时候,往往家里住不下,通常是家翁卷一张席子、抱一床被子,就暂居在这里了。那个年代,很团结、不分彼此,同一条村基本就是一家人,谁家来了亲戚也可以住在这里,会男女分开住。”
走在村落里,处处古韵飘香。
青砖石瓦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
每一处古迹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在镇安村,
让人注目的不止是古建筑,
还有引以为傲的乡贤故事。
在镇安村学有所成的乡贤中,走出了一位受人景仰的肇庆市首席西医,名叫张允文。张允文在攻读西医期间,与国父孙中山同窗,他们食同桌、游同行,感情甚笃。张允文的故居就在村子里,他的长孙张适欣向记者讲述了张允文当年执业行医、施医赠药广受称颂的事迹。
▲张允文照片
张允文(1864~1940年),高要县莲塘镇镇安村人。张允文18岁由教会保送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区学校学习西医。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允文毕业后返肇庆巡捕巷设【存济医局】,他既当医生又是药剂员,为肇庆地区第一个西医师,高要县人民医院(前身)的筹备办主任。
1996年版《高要县志》人物篇中对张允文有以上的记载。多年来,不少媒体也曾对张允文进行过报道。作为孙辈的张适欣,对爷爷的事迹更是了如指掌,并把资料整理成册,以防史料丢失以及供后人缅怀。
张允文长孙张适欣:“1912年,山东济南发生瘟疫,张允文应聘驰援,与当地人一起奋力扑灭疫情,3个月后才回到肇庆。当时,济南市还赠与了张允文“医达齐鲁”的匾额。1915年,高要(现在的肇庆市端州区)发生水灾,多处决堤,灾情严峻。张允文自费雇一小船亲赴(现在肇庆的)景福围灾区,一连几昼夜为灾民施医赠药。以上的事迹,轰动全城,传为佳话。”
▲张允文的史料记载以及当年使用的物件。程晴 摄
张适欣一边展示史料,一边侃侃而谈。他说,张允文与孙中山有着共同的信念,就是“吾人应有民族气节和高贵道德品质”,希望学医救国。1890年,他们顺利毕业,孙中山决心弃医从政,张允文则回乡行医,二人从此天各一方。
▲孙中山当年游泳的鼎湖山飞水潭
1923年7月的一个夏日,两位同窗挚友终于在阔别30多年后重遇了。时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偕夫人在游览完肇庆鼎湖山后,专程前往张允文行医的“存济西药房”,与之叙旧。那一别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面了。
▲1890年张允文毕业后回肇,在肇庆市巡捕巷口东侧(现城中26号)创设【存济医局】。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镇安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愈发靓丽。因为村子位于莲塘镇中心区,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城乡一体化格局明显,一些早年迁出城市的乡亲们也纷纷“回流”,张适欣就是其中一位。他把故居重新翻建,还设置了展示家族史记的微型“博物馆”,闲暇时光或“舞文弄墨”或观花赏鱼,当然少不了为村中的文化传承出一份力。
佛山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莲塘镇镇安村第一书记 林群:“在持续搞好村庄环境卫生的基础上,我们要把祖辈留下来的古迹修旧如旧,传承好历史文化,并积极利用起来,连同周边其他自然村的特色古建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镇安村民居。程晴 摄
登上村中的制高点,
近看,低矮的民居尽收眼底,
层层叠叠的瓦片仿如一卷翻开的古籍,
等待着人们寻访、探究....
远看,是城区崭新的楼宇与青山绿水,
新与旧、古与今,
新农村建设的壮美画卷
正徐徐铺开!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程晴 彦成 正谦 若琳
编辑:程 晴
二审:区颖
三审:王雄伟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