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宿位正成为顺德公办初中的标配。
“住校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了。”今年2月底,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建安中学初一学生梁梓颖搬进刚落成的新宿舍。家住南沙村的她此前每天上午要家长送到学校,下午再自己坐公交回家。
梁梓颖不知道的是,均安是顺德区首个实现全部初中生全寄宿的镇街。和建安中学一样,顺德很多公办初中一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住宿需求。有限的宿位一般优先满足初三学生,剩下的再安排给路途偏远的学生。
均安建安中学宿舍楼
但经过近两年的集中攻坚,一切正在改变。今年顺德预计新建公办初中宿位20000个,遍布北滘、杏坛、容桂等多个镇街,全区有望基本实现初中学校100%全寄宿。
宿位大作战,何以成为顺德初中“壮腰工程”的利器?
集中攻坚宿位不足短板
挂图作战跑出建设加速度
实现公办初中100%寄宿,并非上级对学校建设的硬性要求,而是顺德提升初中教育的自我加压。
时针拨回五年前,位于顺德中心城区的顺峰初级中学,一度是大良公办初中办学条件的“天花板”。但就算是顺峰中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宿舍也只能满足一个年级学生的需求,意味着非毕业班的学生只能走读。
这也成为制约学校招生的突出短板。在顺德许多公办初中建立之初,学校招生范围小,离校近的学生可以回家休息,但是随着大学区招生的普及,父母大多又是双职工,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寄宿需求。相比民办学校,宿位不足也降低了公办初中的招生吸引力,小学优秀毕业生生源外流到区外民校也引起社会热议。
为了深入实施初中“壮腰工程”,顺德下定决心破除这个积弊。2020年9月,顺德提出教育六大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00亿,配置5万宿位,新建超6万个学位。在推进宿位建设工作中,顺德对新建学校要求宿位按学位建设数量配套建设,对存量学校挖潜空间资源,以扩建宿舍项目保障宿位建设。
但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历史遗留问题制约,部分学校存在用地、规划、建设、消防等手续和资料不全,无法按现行法律法规申请审批实施改扩建,以及学校改扩建涉及用地、规划、报建、招标、竣工验收等流程,审批环节多、耗时长,制约改扩建进度,而且,部分学校用地涉及村集体土地权属,增加了学校改扩建的难度。
为此,顺德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由顺德区政府组建包括教育、自然资源、住建、财政、发改、镇街等单位在内的学校建设工作专班,加强对学校建设用地、资金、审批等环节的统筹协调,“一校一策”推进学校改扩建。
为了提振镇街投入宿位建设的积极性,减轻镇街财政支出压力,顺德区政府设立中小学校学位宿位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根据建设工程的竣工时间先后顺序实行“差异化奖补”。
在奖励的同时,顺德还强化监管考核,成立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专班,建立项目台账,明确关键节点完成时限,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实行“按年度考核任务、按季度通报进度、按周报送情况”的督查考核制度,压实主体责任。
龙山初级中学重建后可提供1600个宿舍床位。
两年新增近3万个宿位
家门口升学成主流
两年攻坚,一栋栋宿舍楼在公办初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2021年,顺德完成宿位建设8074个,其中新建乐从第一实验学校,配套建设宿位5100个;大良顺峰初级中学及凤城实验学校各扩建一栋学生宿舍楼,分别新增宿位1424个和1550个。
2022年,顺德将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预计全年新建宿位20000个,包括杏坛实验中学、顺控容桂学校、北滘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一期)等4所新建义务教育学校,还有勒流、伦教、龙江及容桂等镇街多个初中宿舍扩建项目。
宿位建设只是“壮腰工程”的一环。事实上,空调、宿舍、功能场室、信息化是初中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四大件”。针对这“四大件”,顺德强力攻坚,包括推进学校饭堂、运动场、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功能场室的建设和改善,建设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满足新中考要求;区、镇(街)设立年度信息化专项经费,每年投入占生均经费10%以上;建设千兆及以上骨干网,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智慧教室占班级总数的50%以上。
宿位建设给顺德带来了什么?最直观的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全寄宿后,大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也更有利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形下的闭环管理。
但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通过提升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和特长生跟踪培养机制、教研教改等方面综合施策,顺德各公办初中质量提升显著,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推动顺德从根本上扭转了“小升初”优质生源外流的趋势,实现了小学优秀毕业生在家门口入读好学校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一举啃下这块硬骨头,翻过这个山头后的顺德,将迎来初中教育大发展的新风景。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