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同上一节师德课主题活动第二期上线,在全市10万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疫情之下,东莞教师坚守“我为什么当老师”的初心,打硬战、闯难关,涌现出了一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善于作为的典型人物,诠释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
“我为什么当老师”,这是对每一位老师的“灵魂拷问”,自去年9月起,全市教育系统围绕其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今年开年伊始,“我为什么当老师”同上一节师德课主题活动在全市18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中同时启动。这也是东莞首次将师德教育课列为新学期教师学习第一课、首次全市校长(园长)同时围绕同一主题同讲师德课。
师德立,则教育兴;师德兴,则教育强。东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表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有优教”发展目标,东莞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打造“莞邑良师”队伍。
叩问初心,躬身践行,一句“为什么”既是“问道”,也是对东莞教师更大格局、更大作为的呼唤。
以问促进,激发教师职业使命感
为了让每个想读书的女孩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张桂梅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筹办华坪女高,不设门槛、不收学费,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她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怀抱初心,勇毅笃行,张桂梅用她的一生来回答“我为什么当老师”。
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观看师德教育视频《我为什么当老师》。
开学前,东莞10万教师同上一节“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课,在各校(园)统一组织下集中观看了“时代楷模”张桂梅的动人事迹,学习和发扬她身上的“燃灯精神、雷锋精神、青松精神、老黄牛精神”,同时深入开展了相关问题的大讨论,以真诚的态度深刻探讨和慎重回答“我为什么当老师”“我要做怎样的老师”等触及心灵深处的话题。
为什么当老师?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广东省首批南粤优秀校长吴颖民认为,从动机而言,教育有两个根本出发点:一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价值;二是要有国家、社会立场,即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当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他认为,“大家进入教师行业的初心可能各有不同,但是我认为都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加深自己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认同,不断建立为师的成就感。”
有好老师,才有好教育,对于人口超千万、有170万在校学生的东莞来说,尤其重要。怎样当好老师?既要遵循专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也要拓展专业能力、适应时代需要,更要坚持不懈、愿意付出。东莞通过“我为什么当老师”这一命题,引导广大教师以问自省、以思促进,深度挖掘在莞为师的价值,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释放能量,稳住“双统筹”大后方
在当前战“疫”背景下,“我为什么当老师”具象成了一种力量。在3月18日播出的第二期“战疫勇担当”中,讲述了这样几个故事:
疫情之下,作为校长一方面守护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另一方面保障校内正常运作,将封控下的学校治理得井井有条;
无论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些学生,只要有学生在,老师就主动请缨,在校尽职尽责地做好陪伴和教育教学工作;
稳着人心,稳着情绪,稳中应变,面对繁琐复杂的工作,班主任事无巨细,心理老师“以心护心”,以专业付出收获信任;
制定疫情下研考方案,协调隔离学生的家校沟通和陪护,通宵参与全员核酸检测,他们团结协作,充分发挥“指挥中枢”作用,使万千师生与家长忙而不乱。
疫情防控期间,在仅有一名学生的教室里,老师一对一进行面授教学。
“作为校长必须对全校的封与控负责”“作为班主任要做到守班有责、守班尽责”“作为心理老师最重要就是守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义无反顾、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我为什么当老师”。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每一位老师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与挑战。停课不停学,老教师也得学会在线直播上网课;教学进度被打乱,需要快速应变想办法赶上;日常教学之外,还要做好繁琐的疫情防控工作;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影响,需要时刻关注及时疏导,做好家校沟通……工作量大,困难不少,压力陡增。
在这个时候,因初心而坚持,因责任而努力,让他们释放更多能量,发挥更大价值,不仅为170万东莞学子健康安全成长护航,也是为超过500万的教育家庭人口筑起坚实防火墙,稳住“双统筹”大后方,为“双胜利”贡献教育力量。
而这也成为一种感召,召唤更多教师不忘初心,并肩同行。正如许多教师在观看视频后的留言:“我愿意全心全意为孩子们服务,担起责任,上好每一堂课,做一名有责任、有温度的教师。”
打开格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东莞“官宣”成为全国第15个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使命担当更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要想让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东莞各学校为开学师德第一课做充分的备课准备。
去年,东莞启动实施“莞邑良师”计划,今年将持续以完善“莞邑良师”五大锻造机制为重点,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其中明确,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落实新学期师德第一课制度,实施师德教育每月一讲活动,将师德主题教育贯穿全年始终。
东莞市首届最美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表示,“这是东莞全面提升全市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莞邑良师”队伍,助推东莞‘学有优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这既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盼,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方向、总目标。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言:“‘大’,就是一个人顶天立地,张开了双臂,来拥抱祖国,拥抱世界。这意味着我们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必须要有大的视野、大的胸怀、大的格局、大的担当、大的气象,需要我们不断自我修炼。”
外修于行,内修于心,期待在“我为什么当老师”的叩问之下,东莞涌现更多大先生。
【策划】王慧
【记者】林群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