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近半数年轻人“主动失眠”,熬夜为何成了流行病?

健康生活圈
+订阅

自从“人类高质量少女”谷爱凌透露成功秘诀是“每天睡够10小时”,不少长期缺觉年轻人表示“实名羡慕”。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天猫健康联合蜗牛睡眠、阿里健康研究院推出《这届年轻人不好好睡觉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发现,仅17%人群拥有好的睡眠,这届年轻人更喜欢主动失眠,4成95、00后处于天天熬夜状态。

影响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复性熬夜”。白天身不由己,夜晚总要享受下短暂的娱乐时光。这种带有补偿心理的行为,在95后、00后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报告》显示,00后、95后入睡时间多在0点以后。80后的入睡时间则多在22点左右,更加“养生”。

相较于70后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更喜欢熬夜,0点之前绝不入睡。“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这句流行语,在年轻人中体现得更真实,也更扎心。

《报告》数据显示:在调研人群中,64%的人群每周至少熬夜3次;近4成00后95后天天熬夜;半数80后90后一周至少3次熬夜;半数70后从不熬夜。

每个睡不好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非要把这些故事分一下类,那么“睡不着、不想睡、加班熬夜”可以算作影响睡眠的三宗罪。

需要指出的是,不想睡而选择“主动失眠”的人占了46%。在“主动失眠”的人群中,00后占比60%。与被迫加班熬夜不同,熬夜自由更多的是自主选择,他们希望通过夜里的时间弥补一天作为“打工人”的疲惫,深度参与生活。

相较于不想睡的夜猫子,想睡睡不着才更寂寞。《报告》显示,7成以上的80后因压力、焦虑睡不着,尝试用各种手段找回睡眠。

“熬最晚的夜,赶最急的deadline”。在参与调研的人群中,90后因为加班被迫熬夜的人数一度占到了该年龄段的37%,成为熬夜加班最多的年龄层。

从城市维度看,中国“睡得最晚”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成都、重庆、西安等夜生活之都也挤进了“不夜城”TOP15。此外,根据调研结果,在所有的加班大军中,市场岗位因为熬夜最多,成为当之无愧的“无眠之王”,其次是产品和程序员。

数据显示:长期熬夜的人都存在大脑变迟钝、身体疲惫、精神萎靡等情况。而这届年轻人的一大特点是善于剁手自救。在五花八门的助眠产品中,睡眠仪、褪黑素已经笑傲整个江湖。此外,还出现了呼吸机、睡眠软糖、养生茶、助眠药品等新趋产品。其中,在天猫平台,睡眠仪年成交同比增长914%,褪黑素年成交同比增长40%。

在五花八门的助眠方式中,不同年龄层对助眠有各自的偏好。数据显示,00后因自恃年轻,对熬夜表示无所谓,90后和85后尝试通过服务褪黑素等保健品帮助睡眠,中流砥柱的70后、85前分别通过喝酒、冥想等方式助眠。

【记者】严慧芳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