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介小哥当了18天“大白”,战疫志愿者成为亮丽风景线

南方日报

自深圳疫情以来,无私奔赴防疫一线的志愿者成为亮丽风景线。

他们来自这座城市的各行各业,包括男女老少,出现在封控管控区、核酸采样点、社区卡口等各个地方,成为守护人们健康的一道道重要防线。

深圳链家泰然金牌店商圈经理刘智勇在疫情升级后,主动申请后被分配到防范区一线,不分昼夜,坚守志愿者岗位至3月20日已有快20天。南方日报记者3月20日对其进行了采访。

“收到政府早餐,不能白拿,决定去当志愿者”

刘智勇住在福田区沙头街道的下沙村。沙头街道是深圳防疫任务比较重的街道。

3月2日,下沙实行“静态管理”的第一天,辖区所有人被要求足不出户,一日三餐由防疫人员送上门。

“疫情升级后,我想不能白拿政府的东西,特别想干点活,去帮帮忙。”刘智勇回忆,他当天直接去村子里找到志愿者,申请加入了志愿者群。

报名后当晚,刘智勇就被安排干活,晚上8点多才回家,但是刚洗完澡,又接到通知,临时加班了两个小时。

志愿者们每天早上7点集合,领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组队并分配任务。

由于下沙片区里,城中村范围较大,志愿者们按照网格化进行区分管理,刘智勇被分配到第31网格管理小队。每个小队基本都由七八人组成,他的小队有福田区政协委员、医护人员、网格员和志愿者。网格员刘丹介绍,刘智勇这样持续服务18天的志愿者,比较少见,“没有志愿者们帮助,我们完不成防疫任务。”

按照分工,防疫小队就挨家挨户去派发早餐,扫楼筛查未做核酸的居民,接着派发午餐和生活物资,然后在核酸检测点引导居民扫码进行检测核酸,一直忙到晚上快12点,最后还需要再清点一遍第二天所需物资,直到凌晨1点才结束一天的志愿者工作。开始几天基本日均服务时间达十四五个小时。

下沙先后经历了当地静态管理和全市社区小区封闭管理式政策,刘智勇也将自己的志愿服务维持了18天。“智勇是一个热情、实在,喜欢亲力亲为的人,不然他不可能做那么久。”刘智勇同事秦善政这么分析。

八九人小队对接1200人做核酸派物资

派发物资的工作让刘智勇印象极深。刘智勇介绍,从一开始派发盒饭,到一户一包派发食材,防疫小队要反复确认网格内的户数。

但是,在实际派发过程中还有部分数据缺口,导致食材分配不均等情况,居民的投诉意见比较大。一天,刘智勇队里的一位女网格员为此委屈得哭了。他一边安慰她,一边重新记录户数和每户人数,并向上反馈更新的数量,及时向其他队伍协调物资。最后他们小队最早完成派发任务,队员都特别开心。

实际上,防疫小队任务非常重。八九人的防疫小队要负责对接19栋楼,约1200个居民,1栋楼有10到11层,需一层层爬楼,一家家敲门。“天气闷热,爬楼出汗,护目罩没过一会儿就凝结了一层水雾,总是看不清楚,我们也不能用手去碰,眼前模模糊糊的感觉挺难受。”

刘智勇主要负责核查每个人的核酸码。这项工作是不许出错的,必须确保核酸检测率100%。很多人截图有误,或者老人家不会操作,还要志愿者耐心指导。在做核酸的同时,刘智勇还要用纸笔手工核查记录人数,把每家每户的情况登记明白,缩减每次统计的在户人数和实际人数之间的误差。

刘智勇主要负责6栋楼,早上7点多开始,到晚上10点多结束。“每天晚上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脸上也被口罩勒出印迹。虽然工作时嘴上说不累,身体倒是很诚实,回到家洗漱完,躺到床上就睡着了。”

刘智勇介绍,近日来,爱心志愿者越来越多,居民配合度越来越高,防疫小队感觉越来越轻松,压力也越来越小。

“坚持了18天,我越干越起劲,觉得能为深圳做点事,特别有意义。我一直想着,尽可能做得更细致一些,这样疫情才能控制住,要尽一份力,守住下沙。”刘智勇最后说。

【原标题】

深圳:中介小哥当了18天“大白”

战疫志愿者成为亮丽风景线

【南方日报记者】李荣华

【通讯员】何春燕 张诗玛

编辑 毛帅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