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是为了“重逢”!深信院青年突击队支援一线防疫

南方+ 记者

“请打开‘粤核酸’码并出示一下身份证”“您放在门口的生活垃圾,我帮您带走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信院”)的吴泽群老师,身着“大白”防护服,与工作组的其他成员一道,正在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山村进行志愿服务。

作为深信院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吴泽群参与支援南山区疫情防控工作已经一周了,而像他一样的志愿者,每天都在深圳不同角落辛勤服务着。

集结出发前青年突击队队员彼此加油鼓劲

“我们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做的比较有限,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志愿者,根据组织统一安排,力所能及地出一份力。”吴泽群在电话中告诉笔者,自己来深信院工作还不到一年,学校于3月11日晚上发布组建青年突击队招募通知,他经过报名遴选后,成为学校第一批青年突击队14名成员之一,3月12日便来到南山村参与协助疫情防控工作。

据介绍,此次深信院青年突击队的组建,是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紧急号召,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并组织部署,校内各部门广泛动员、大力支持,第一批青年突击队队员均为40岁以下的学校教职工,年龄最小的23岁。按照南山区委组织部和南山街道统一分配,队员进入南山村的不同志愿服务工作组工作,协助负责居民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录入,物资运送,居民生活服务等。

分散在不同志愿服务工作组的青年突击队成员,每天早上八点多钟便开始一天的工作。除了为居民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外,帮忙带走生活垃圾、派送居民自己购买的外卖和快递,以及两天运送一次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物资,成为队员近期的日常。此外,还要整理表格、统计数据,解答社区居民的疑问,往往到了晚上才能休息。

“上午的工作忙完,一般早的话大概12点能完成,晚的话会到下午三点多才结束,结束了才能脱防护服、吃午饭。”吴泽群说,每天八点多穿上厚重的“大白”防护服,九点多就浑身湿透了,不仅呼吸不顺畅,行动还缓慢,而他由于近视,防护服里密不透风,眼镜一直起雾,甚至看不清路,还有过踩空的情况。

此外,由于地图导航在村里不太灵光,有些小巷子在导航里压根儿没有显示,只能凭借人工记忆,他花了两三天时间才搞清楚村里的道路。村里有的路比较难走,来回拐弯,还坑坑洼洼的,这给物资运送增加了难度,但是没人叫苦,大家都坚持克服困难,尽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困难虽有,但暖心也常在。据队员普遍反映,居民基本上都能体谅“大白”的辛苦,都很支持志愿者的工作,在微信群里回复也比较积极,很多人还带头呼吁要配合工作。

有队员说,在他们上门派发物资时,居民都会对他们道一声“谢谢”,说一句“辛苦了”,还有居民主动提供扩音器给他们使用,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辛苦。还有队员表示,她所在的片区居民,主动想出在微信群里用外卖接龙的方式,写清楚自己的楼栋门牌号和购买的外卖情况,提醒志愿服务工作组注意,同时也避免志愿者挨家挨户去找,减轻了工作量。而队员周娜和谢锐华利用专业知识,优化工作表格,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工作组成员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青年突击队为居民做好信息登记工作

深信院青年突击队是该校为支援深圳疫情防控工作选派的第三批志愿者,招募通知发出后,学校教师纷纷积极申请,主动报名请战。

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队员丘敏拜托亲戚来家中帮忙照顾孩子,周娜更是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并在出发前一晚,连夜加班完成后续的学校工作。队员邵宁宁博士和钟姝宇均为科研教辅部门工作人员,本不在此次招募序列中,但他们都毅然主动请缨,每天在结束志愿服务工作后,晚上加班加点完成学校工作。队员马行静则表示,后续如再组建第二批、第三批突击队,自己还会积极主动申请报名。

据悉,从去年12月23日至今,在保障学校日常教学等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深信院已派出四批志愿者共28人,先后参与龙岗、福田、南山、大鹏等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深信院教师曲绪纲的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而他本人也作为志愿者深入福田封控区一线参与防疫工作,内行的妻子线上指导外行的丈夫,夫妻二人齐上阵,只为早日战胜疫情。

除了下沉社区一线,李国钊老师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负责科技赋能抗疫产品的项目管理及现场的沟通协调工作,为科技抗疫贡献力量。

用深信院教师程平的话说,“虽然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让我腰酸背痛浑身不舒坦,但内心却像着了火一样滚烫。因为我知道,今日的‘冲锋’是为了明天的‘重逢’!”

【记者】孙颖  

【通讯员】黄翔宇




编辑 程德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