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这项指标要五年增10倍,凭什么?

南方+ 记者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词首次写入:专精特新。

把目光聚焦制造业一线,专精特新企业力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明显。以“全国百强区”之首、新近晋级“万亿制造强区”的佛山顺德为例,规模“只有”几亿、几十亿的专精特新企业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2021年,顺德2.6万家制造业企业中已有311家各级专精特新,相当于每100家中超过1家是专精特新。

在顺德,随着产业发展和申报认定的推进,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正在快速上升。相比前年,顺德去年的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已经翻番。按照规划,2025年顺德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将达100家,几乎是现有数量的十倍。

为什么专精特新企业如此重要?如何在更快更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先行示范?同样可以在顺德寻找答案。

image.png

顺德“小巨人”:

平均创新实力如何远超全国水平

专精特新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有一个逐渐被认识、被重视的过程。

早在2000年,一篇由原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发表的《中小企业有四条可行之路:专精特新》就明确提出,要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13年,工信部正式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近几年来,专精特新一词在各级文件中的频率越来越高,直至今年首度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从不重视到重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改革开放初期,顺德经济十分依靠大型龙头企业。20世纪80年代的“顺德模式”中就有一条经验是“骨干企业为主”。后来顺德积极扶持大企业扩张,鼓励企业之间的兼并,造就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十余家百亿级企业。这些企业成为顺德产业的金字招牌,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美的总部大楼。戴嘉信 摄

美的总部大楼。戴嘉信 摄

在新的环境下,“以大为美”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不是只有大企业才能带来产值、就业、税收,不是只有大企业才能创新,不是只有大企业才有市场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中小企业同样可以,甚至更为重要。专精特新就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典型特征,专即专业化、精即精细化、特即特色化、新即新颖化。

在全国,55%以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从2019年开始,工信部已经评选了三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顺德,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去年产量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总产量的1/20,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OLED发光材料的领军企业之一,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全球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领域率先投入商业化应用,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出全球领先的抗疫机器人,赫兹曼电力(广东)有限公司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FAST“天眼”等重大项目——共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顺德制造业进军关键领域、关键技术首创、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要力量。

库卡机器人。戴嘉信 摄

库卡机器人。戴嘉信 摄

如果单看现有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顺德实力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平均研发强度为6.4%,而顺德入围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在9%左右,顺德发平均专利数、发明专利等相关指标也远高于国家同类企业整体水平。这与顺德整体研发实力在全国的地位一致:顺德2021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而全国为2.44%。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无论从“草灌乔”产业生态的构建,还是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抑或从加强区域竞争力的角度,甚至仅仅从落实中央政策的角度,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都越来越显著,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要求都越来越紧迫。

制造业新名片:

未来几年“翻番式”增长何以做到?

2021年11月,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中小微企业,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五年内增至100家。编制中的《顺德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育成行动计划(2021-2025)》还进一步明确,100家中的重点“小巨人”企业要达20家。

要达到这一目标,相当于接下来几年每年都要“翻番式”增长。顺德能行吗?

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顺德不一定是最早或最数量最多的,但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之一。

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是近几年才开始,但顺德很早就有了针对扶持有专精特新等类似特征企业的尝试。2010年前后,顺德陆续启动针对中大型企业的龙腾计划、针对小微企业的星光计划,后来也在细分行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持续用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即使是在特别注重大企业发展的阶段,顺德也通过大企业发展间接培育起一批供应链企业。以最大的美的集团为例,围绕该集团的一级供应商,在顺德区内就有400多家。美的空调1000家合格供应商中,与北滘近800家企业存在供需关系。这些供应商中,不乏已经入围各级专精特新名单的企业。

顺德也积极为企业申报专精特新提供支持服务。在去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中,专注环保改性工程塑料业务的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先从政府相关部门处了解到相关信息才开始申报,最终获得成功。赫兹曼公司则是主动通过“区长直通车”提出申报意向,获得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快速批示,相关部门组织团队上门辅导并成功通过认定。

更重要的是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留得住,让外面的新兴企业进得来。从去年开始,顺德加快构建“喺顺德真係得、嚟顺德一定得”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全面做好服务,帮助企业在顺德扎根。特别是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截至去年9月的一项统计显示,顺德协助了嘉腾等6家“小巨人”企业解决用地等14个问题,还联合金融机构助力37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实际获得贷款2.2亿元。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顺德的专精特新企业将有一批成长为行业内乃至全球性的领军企业,而且很可能诞生新的一批百亿乃至千亿企业,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南方日报记者】熊程


编辑 杨馥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