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雕果盘、做大餐…深圳初中推劳动网课,学生成“生活达人”!

南方+

“居家网课”,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有时难免“头大”,不仅需要克服守在屏幕前的单调乏味,还要处理长期居家下的亲子关系。

然而,对于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的学生们来说,这次的网课体验则“有点不同”。居家期间,不少孩子第一次学习插花、第一次雕刻水果做果盘、第一次学煲“老火靓汤”……

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五彩斑斓,为家庭带来不少欢乐气息。

原来,这个学期,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推出了“线上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在居家网课期间以推文学习+动手制作+成果汇报的形式,掌握多样生活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记者观察到,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的公众号中,已经陆续推出了9期课程,内容分别为:垃圾分类、收纳整理、学做菜肴、装点缤纷果盘、叠衣服、煲靓汤、插花、缝衣钉扣(钉扣篇)、缝衣钉扣(缝衣篇)。此外,学校还定期推出学生的“作品秀”,让公众号成为学生劳动作品的“展示场”。

每周2个课时,课程设计以“居家劳动”为主

“我们劳动课程的设计既注重知识教授和实操指导,也注重视频与动图相结合的生动传播方式,力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达到立德树人。”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学生处主任李齐玲表示,该课程在集团邵爱国校长、南校区陈汉城校长的引领下,由南校区学生处、团委开发而成,主题为“在劳动中学会成长”。通过劳动教育与体验,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还可掌握劳动安全、劳动保障、劳动风险防范等基础劳动技能。由于恰逢疫情,课程更多选择居家就能做的主题,比如缝衣钉扣等生活小技能,浪漫花艺、传统剪纸等手工创作。

有的活动还鼓励家校全员参与、积极劳动,让线上线下亲子之间良性互动,让劳动学习蔚然成风,培养温暖亲情、共创优良家风。学习时间上,每周2课时,还能做到劳逸结合,尊重学生的心理与成长规律。

为激励学生踊跃参与,学校要求学生用短视频、照片、实施感悟等方式精准记录劳动过程,优秀作品还将得到云端展示,收获一波小小的“成就感”。

“走心”居家劳动课,悄悄拉近亲子距离

初二14班的林靖皓在此次劳动实践中选择了做“煎牛排+香肠蘑菇意面”。在学校线上课程指导下,他独立完成了选材料、洗菜、炒菜、煮意面、煎牛排、摆盘整个过程。最后,其家人作为“评判管”品尝了其劳动成果,纷纷给出一致好评。

“这次劳动经历非常有趣,是在极高的兴致中完成的,不仅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有意义,过程虽辛苦,但我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林靖皓同学在活动体会中写道。

“这顿菜炒得我是提心吊胆。我咬了一口,涩涩的,大概是没煮熟吧!”初一3班的封梦歆在活动体会上记录了自己“坎坷”的做菜经历。她回忆,当她把菜放进锅里,顿时油烟四起,嚰里啪啦响成一团时,她吓得往后一退,出了一身冷汗。

但也正因为经历了做菜的不易,她才意识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天为了她都在做着“提心吊胆”的事,付出了太多辛劳。

“我以后要多做些家务活,为他们减轻些负担,减少些烦恼。”她坦言,经过这次做菜,她觉得自己长大了,比以前更加懂事了!

学生劳动课“上瘾”,班主任:每天都有人发作品给我

雷金超是深圳高级中学初一10班的班主任。在此次劳动课中,作为班主任,他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督促学生在劳动课中按时“交作业”,鼓励他们参与,并展示其劳动作品。

雷金超表示,课程内容均由学校统一设计,并在公众号上做推送。每到这堂课,学生就可以不用守在电脑前,而是去各自完成当次劳动作品,并拍摄视频、图片提交作业。

他表示,他所带的班级很多同学做了很多作品,参与积极性很高。其中一名学生将自己制作果盘的过程录成了步骤视频,并配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模板、加上《菊次郎的夏天》背景音乐,让他很是惊喜。还有学生每天都要做作品,并分享给他看。一次网上家长会上,他干脆将学生的作品在全体家长面前进行了展示,担起了“陈列官”的角色。

雷金超表示,这样的居家劳动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无形中缓和了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的矛盾,是很好的调剂。另外,他从学生的作品中,也看到孩子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感受到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学校应该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家长:感恩学校提升学生幸福的能力

初一11班一名家长在与孩子体验完“劳动教育”后表示,在得知学校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意和安排时,她便感恩于学校和老师在育人育心中,时刻践行着“学会生活、善于求知、追求崇高”的校训,让孩子在不断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幸福能力。

【撰文】蔡敏玲

编辑 李才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