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阳西县程村镇的路口
一个简朴的门楼上悬挂着
“中国蚝乡” 四个大字和标识
在距门楼的不远处
就是珠海市驻程村镇
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办公室
这个门楼是他们入驻后不久建设的
建门楼只是意味着开始
工作队要做的是在接下来5年推进
“中国蚝乡”的全面振兴
工作队队长罗晖拿出
已经初步成稿的乡村振兴规划
介绍未来3年他们将
如何立足生蚝和红树林资源
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
推进程村镇的全面振兴
擦亮“中国蚝乡”的品牌
在入驻的这半年多时间里
工作队已经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盘活撂荒地种植圣女果,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了保障;
引进净化分拣设备,
解决生蚝深加工的“卡脖子”问题;
修建河道和广场,扮靓镇村环境
……
盘活撂荒地
村集体经济增收有了示范田
在罗岗村的复耕种植基地,一排排圣女果苗长势良好,个大饱满、形态均匀、色泽鲜亮的圣女果挂满了枝头,犹如一串串红玛瑙,十分诱人。
“这120亩圣女果基地在去年春季还是长满杂草的撂荒地,经过清淤、修渠、整地等工作,当年10月开始正式种下圣女果。”工作队队员、驻罗岗村第一书记贺旭勇介绍,目前基地的圣女果亩产达到2500公斤,批发价格在每公斤12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工作队进驻后深入调研发现
村里不少土地处于撂荒的状态
而村集体收入却非常少
这两方面都是推进乡村振兴
亟需补齐的短板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工作队与程村镇经过谋划
决定通过撂荒地的改造与复耕
打造一片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示范田
说干就干,工作队经过考察发现,镇里的农业公司前一年种植圣女果非常成功,于是引入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技术支持”的模式,由罗岗村自行种植、经营圣女果。
罗晖说,工作队下定决心要办好这个产业,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00万元,协调镇政府投入资金20万元,除了种植外,还开辟并疏通水道,修建蓄水池,修筑机耕地,铺设喷灌、滴灌设备。
“我有土地在这里20多年没耕种了,现在租给合作社,一年有300元租金,我在基地务工也有不错的收入。”正在基地喷施肥料的村民刘彩梅高兴地说,约有20个村民像她这样长期在基地务工,每月工资有4000元左右,用工高峰期还有不少村民过来打零工。
更让工作队欣喜的是,基地已经展现出了示范效应。贺旭辉告诉阳江日报记者,圣女果基地挂果后,几乎每天都有其他村的干部和村民过来观摩学习。周边的村民开始自发地小面积复耕,有些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表达了返乡承包土地的意愿。
“我们率先在罗岗村开展撂荒地改造及复耕复种,主要目的是让土地盘活,让农业增值,让村民致富,让乡村振兴。”罗晖说,下一步准备在罗岗村召开撂荒地改造推进现场会,争取推动实现撂荒地清零目标,带动群众发展更多的富民兴村产业。
建设加工车间
净化分拣后程村蚝价值更高
养蚝是程村镇的省级“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主导产业。工作队正式入驻后,就一刻不停地穿行在吊桩养蚝场、蚝加工基地、红树林保护区。
工作队调研发现,红光村的生蚝深加工企业可以将生蚝加工成蚝干、蚝油等产品,但也存在明显的“卡脖子”短板——缺乏净化、清洗设备。正是因为这个中间环节出现了短板,带壳程村蚝品质和卖相都无法进一步提升,在销售环节被中间商赚了很大的差价。
为此,工作队与村企阳西县程村金质原生态蚝业有限公司深入接触,投入资金70万元用于升级红光村生蚝养殖及加工规模。目前该公司已作为珠海对口帮扶红光村蚝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正式挂牌。
记者在车间看到,部分的生蚝净化池和一个净化机器已建设、安装好,工人正在建设其他的设施。工作队扶持购置的自动化分拣机械已经安装在车间内,将用于生蚝分拣、清洗等工序。
公司负责人谢彦校介绍,有了这个车间和这些设备,蚝农将带壳生蚝放到净化池就可以实现自动化净化、清洗,机械会根据设定的程序,自动按照生蚝的重量进行分拣,非常方便。
“由设备进行清洗、净化后,既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也可以提高程村蚝的品质。经过严格的分拣后,我们就可以给壳蚝划分等级,销售往不同的市场,让蚝农赚到更多的利润。”谢彦校说,最优质的蚝经打包后将贴上企业和程村镇的标识,进一步提升程村蚝的品牌知名度。
驻红光村第一书记张炎锋表示,加工车间将优先聘请当地的村民务工,也为当地的蚝农提供服务。“设备的引进对延伸生蚝养殖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产业振兴发挥了很大作用。”张炎锋说。
资料图 来源 广东旅游
推进三产融合
蚝产业加乡村旅游擦亮蚝乡品牌
程村镇被誉为“中国蚝乡”
蚝文化品牌如何进一步推广?
产业链如何进一步拓展?
工作队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论证
引进珠海市的专业机构参与设计
逐步描绘出一个覆盖
产业、文化、生态、人才各方面的
乡村振兴蓝图
针对程村镇红光村全村80%以上
村民从事养蚝业的情况
工作队经过深思熟虑
计划紧扣红光村“蚝文化”生态旅游
这个切入点
打造集生态保护、旅游景观、
科研博览、科普教育、商业休闲于一体
红光“蚝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
在红光村,工作队已经投入资金
以贴近群众的方式
打造新时代党建文化传承地
同时完善绿化、美化工程
布设景观连廊、观景台、景观墙
备齐广场健身器材
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目前工程正加紧推进实施中
程村镇红光村出名的
不仅仅是肥美的鲜蚝
还有村边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随着村民的护林爱鸟意识不断增强
前来栖息的白鹭也越来越多
红树林与白鹭更是构成了红光村
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线
资料图 陈建华 摄
资料图 阳江日报签约摄影师 陈凤盾 摄
罗晖表示
工作队规划在红光村
建蚝博物馆、蚝生活馆、蚝文化馆
并依托该村6500亩红树林
打造旅游路线
目前已委托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做规划
资料图 梁园 摄
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规划里面
程村镇将基于保护和开发的理念
依托丰富的红树林资源
打造“红树林博物馆”旅游景点
规划海上栈道旅游路线
设置红树林科普资料展示区和
鸟类图文展示区
提供多样化休闲活动
罗晖介绍,以蚝业+红树林博物馆为主导,程村镇将探索观光与消费有机结合的沉浸式旅游业态,完善蚝业的生产、运输、交易物流产业平台,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镇村联动的乡村振兴大格局。
愿疫情早日退散
一起来“中国蚝乡”
与美好不期而遇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 海
来源:广东阳江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