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支援企石、横沥核酸检测,3月16日协助东城社区实施围闭管理,3月17日继续奋战横沥采样现场……连日来,在东莞多个镇街的核酸检测现场,人们总能看见身穿一抹湛蓝服装的“蓝天”队员,在采样现场协助维持秩序、录入信息、引导群众。
这支成立于2014年4月20日的东莞市蓝天救援队,队部位于东城温塘,队员主要由党员、退伍军人、户外运动爱好者及其他社会爱心公益人士组成,以紧急救援为宗旨、以拯救生命为信念,致力于公益救援服务社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在东莞疫情防控的特别时期,他们不止于救援,也展现出特别的抗疫力量。
救援结束从不说“再见”!
东莞市蓝天救援队是一支以水域救援、潜水救援、水下目标探测、山野户外救援、大型公益活动应急医疗保障、自然灾害救援、防灾减灾公益宣导的公益救援队伍,是政府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成立至今8年时间,曾参与过多次重大应急救援。其中2015年参与的12·20深圳山体滑坡救援,是东莞蓝天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应急救援。
“我们在第二天一早就收到相关任务电话,当天下午就完成人员集结并赶赴深圳。”东莞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家杰介绍,当时的东莞蓝天派出了2批次共19人的救援队,主要参与滑坡现场救援区域的预警观察、协助消防进行救援等。
也正是因为这次任务,东莞蓝天救援队与东城消防被巧合安排在了同一个区域作业。东城消防的责任与担当,蓝天救援的专注与热血,让彼此留下深刻印象。
同样是紧急救援,另一个让张家杰至今难忘的任务是2021年参与的河南“7·20”抗洪抢险。“当时接到信息后,我们正在训练,现场进行动员报名。”张家杰说,本着党员先上、水域专业等原则,18名队员分两批次,连夜长途驱车赶赴河南新乡。
这其中有个插曲。在新乡,听说一名刚产下婴儿几天的产妇困在停电的小区里,东莞蓝天救援队党支部书记林弟和两名搭档带着冲锋舟,蹚着1.5深的水行进了6公里,终于把产妇和婴儿转移到安全处。产妇和母亲连连道谢,对着出生几天的婴儿说:“孩子,这是广东来的救援队,救了我们,长大后要记住他们,感谢他们。”
“当看到病人家属那激动的感谢话语和手势,我们觉得再辛苦也值得。”林弟说,很多队员有时候开玩笑说,真不想出任务或少出任务,因为每次接到任务,肯定是某个地方、某些人出现了意外,这些都是蓝天不想看到的。
“我们希望我们的救援只是有备无患,但只要出动,我们必全力以赴,这是蓝天救援的初衷和宗旨。”
东城就像我们的“娘家”
与其他地区的蓝天救援队有点不一样,东莞蓝天的队部是在东莞东城温塘消防站。说起其中缘由,张家杰就一脸感慨:因为2015年深圳山体滑坡事件,东莞蓝天与东城消防结缘,而且批次印象深刻。返回东莞后,东城消防也很快就与张家杰联系上。
“我们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张家杰直言,当时的东莞蓝天救援队刚成立不久,还没有相对固定的联系及训练地点,而东城消防也非常欣赏蓝天救援队的专业与素质。东城消防队相关负责人与张家杰见面沟通后,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并在东城街道相关领导的支持下,选定东城温塘消防站作为队部及训练场所。
“因此我们队员都说东城就是我们的娘家。”林弟直言,在东城街道领导和东城消防的全力支持下,东莞蓝天救援队有了一个固定开展工作和训练的地方。因此,队员们每逢外出任务或返回,都好像是回娘家,很轻松。
不仅如此,依托东城温塘消防站,东莞蓝天救援队几乎每年都会举行至少一次的救援专业集训,不仅可以强化队员救援能力,还能借助消防站的资源和器械,让救援队成员更能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相应的消防救援器械。
“这样一来,我们东莞蓝天可以说比很多地方的救援队更多了一项技能。”张家杰说,得益于在消防站的训练,东莞蓝天救援队在很多应急救援任务中,比一般的救援成员更能有效协助公安、消防等应急救援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看重东莞蓝天救援队的专业与经验,东城街道正在计划加大与东莞蓝天的协作共建,在企业安全生产、紧急救援等方面开展深化培训和合作。
“近期的疫情防控,东莞蓝天救援队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和经验。”东城街道一位负责人直言,无论是在应急资源的调配、安全防范技能的实用、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等,东莞蓝天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呼吁更多人才参与进来
历经8年的公益救援之路,参与超过百场各类救援任务的磨砺,东莞市蓝天救援队正在逐渐成为一支值得信任的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有担当的公益救援队伍,现有队员 179 名,预备队员及志愿者 157 名。
“退伍军人、户外运动爱好者等在队伍中占据很大比例。”张家杰介绍,东莞蓝天救援队成员目前在救援的体能、技能方面都算比较成熟,涉及的领域也比一般的救援队要稍微广泛一些,比如消防专业器材的使用、水下无人机的操作等。
但学无止境,应急救援也没有边界。“我们希望救援队成员各怀秘籍,都是高人。”张家杰表示,目前东莞蓝天在水域、户外、消防救援等领域可以说有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但应急救援包含方方面面,特别是消防救援,特殊作业领域等,特别需要人才。
为此,东莞蓝天救援队除了面向退伍军人、社工、长期户外运动爱好者、熟悉游泳和潜水技能者外,还希望进一步吸收拥有无人机操作技能、船舶驾驶技能、无线电专业技能、摄影摄像、履带式车辆驾驶等技能技术的人才。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参与进来,特别是一些有特殊作业技能的人。这些技能不一定经常用,但关键时刻,那就是大作用。”张家杰说。
【记者】刘远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