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由琼 罗彦军】
【摘要】作为国内首个成体系的穿越机航拍系列视频短片,南方日报、南方+推出的23集系列视频短片《百秒穿越百年南粤》运用最新的FPV(“第一人称”视角)穿越机技术,让受众在短短百秒间“穿梭”于数十个红色史迹间,以强烈的临场感让红色地标具备强大视觉冲击力,是一次对“视觉能力”与“视觉欲望”边界的探索,也是一次主题宣传与前沿技术结合的尝试。
【关键词】穿越机 时空穿越 视觉自由 视觉能力 视觉欲望
2021年6月21日至7月13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23集系列视频短片《百秒穿越百年南粤》,以穿越机航拍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红色史迹、锦绣河山,全景式展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百年南粤巨变光辉历程。系列视频短片在南方+客户端首发后,通过视频号、微博、“学习强国”平台等渠道进行分发,以及广州、深圳、佛山地市中心户外大屏轮播,形成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全网流量超3600万,成为打动年轻读者的“红色爆款”。
一、技术赋能“第一视角”凸显临场感
《百秒穿越百年南粤》是国内首个成体系的穿越机航拍系列视频短片,短视频运用了最新的FPV(“第一人称”视角)穿越机技术,飞手通过FPV眼镜操控穿越机,以翻飞、360°旋转、俯冲等拍摄视角,使观众视觉感官随穿越机翱翔于天空、穿梭于红色印迹与锦绣河山之间。通过技术赋能,让受众在短短百秒间“穿梭”于数十个红色史迹间,以强烈的临场感让红色地标具备强大视觉冲击力。
穿越机又称为无人竞速机,属于高竞速、续航时间较短的小型无人机,不同类型的穿越机,最高时速可达到120km-260km。无人机竞速运动是近年新兴的科技运动,无人机竞速也被称为“空中F1”,它与电子竞技、机器人格斗一起,并称三大智能科技运动。早期穿越机主要是用在飞行竞速上,在赛道里一决高低,后来人们发现使用穿越机拍摄的画面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就逐渐开始被用来拍摄视频。
如果说普通无人机的视角,是“上帝视角”,穿越机的视角,就是带人们解锁“速度与激情”的视角,具有强烈的临场感,影像效果燃,观众能够随着穿越机的运动轨迹进行“视觉冲浪”,感受F1的时速,体验战斗机的翻滚。
早在2019年,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就曾运用传统航拍无人机,推出《云端之上锦绣南粤——70秒云上瞰广东》系列影像报道,23条航拍视频展现70年来广东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取得的瞩目成就,系列全网曝光量超过5000万次。然而,近年随着航拍技术的普及,大量的航拍影像作品涌现,已让受众们出现审美疲劳,尤其是爱好多元化的年轻人。受众日益增长的视觉欲望对媒体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百秒穿越百年南粤》系列视频短片拍摄过程中,穿越机的特点决定了技术难点多,只有3分钟的电池续航时间更是巨大的考验。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拍好需要的镜头,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组建了一个包括摄影、剪辑、文案等角色在内的5人团队,制定了详细到每一个拍摄点的分镜头表和拍摄计划,并向民航中南空管局和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拍摄的报备和申请。
得益于穿越机的构造,相比于传统航拍无人机四平八稳的飞行姿态,穿越机可以自如地在空中完成旋转、翻滚等特技动作,相应的操作难度也要大得多。虽然同属小型空中飞行器,但当前的穿越机并没有像旋翼无人机一样有自主巡航等能力。传统航拍无人机一般都有三轴云台,还有传感器用来增稳和壁障,比较安全、易上手,但拍出的画面基本都是推拉横移几种普通的运镜模式。而穿越机完全手动,对飞手的技术和创造力提出很高要求,输出的视觉画面更加自由。
由于涉及到室外室内众多场景,《百秒穿越百年南粤》系列视频短片运用到六款不同型号、尺寸的穿越机,5寸机在室外大景使用较多,2.5寸机则一般用在室内展览馆飞行,还有1.6寸更加迷你的小型穿越机,穿梭在更加狭小的空间里。
“一镜到底”是穿越机最大的“视觉自由”魅力,飞行路线设计尤为关键。“阳江篇”《这里有个小渔村的事迹,曾获毛主席亲笔批示》中,南海I号博物馆18秒的长镜头,穿越机从峭壁悬崖飞向浪花奔涌的沙滩,随后飞入南海I号博物馆内部,穿梭于装满各种瓷器的展柜之间,这对摄制团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韶关篇”《这里的红,不止于丹霞赤壁》中,穿越机从崇山峻岭飞下,穿过硕大的红星,飞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最后穿行水口鏖战的模拟战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让受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二、时空穿越 擦亮广东各地“红色地标”
《百秒穿越百年南粤》系列视频短片围绕“时空穿越”主题,既是空间上的穿越,在红色遗迹、锦绣河山与现代化地标之间游走;也是时间上的穿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穿越机技术能够很好地围绕主题,提供视觉表达支撑。在时间、空间交错中,形成极具视觉冲击力、叙述张力的镜头语言,演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影像。
为了摄制《百秒穿越百年南粤》,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团队历时三个月,行程超过一万公里,足迹遍布21个地级以上市的红色景点及城市地标,将南粤大地散落的红色地标串珠成链。
“广州篇”《敢为天下先,一座红棉绽放的英雄城市》中,穿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团一大广场等红色史迹,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回廊飞过,在省港大罢工纪念馆中穿行,沿着珠江两岸,瞬间又穿梭至南沙大桥、猎德大桥、广州南站、琶洲,跨越百年时空,带受众感受广州“千年商都”背后英雄之城的传奇魅力。
“汕尾篇”《世界两个红场,一个在这里》,飞越汕尾红宫红场、平民医院旧址、彭湃故居等红色地标,带受众感受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蓬勃气息,展现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的“前世今生”。“梅州篇”《全域都是“苏区”,广东只有这座城》,从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起飞,带受众穿行九龙嶂革命根据地,领略这座广东省内唯一全境属于原中央苏区地级市的红色风采。“清远篇”《我国空军史上首位飞行教官,来自粤北群山》,穿越粤北群山讲述红军首位教官冯达飞在清远播下革命火种以及红七军艰苦奋斗的红色故事。“肇庆篇”《铁军故里,诞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镜头穿越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重温“铁军”一路浴血奋战的荣光,在周其鉴故居感受革命先辈推动西江农民运动的铮铮赤子心。“揭阳篇”《激战三昼夜,南昌起义军曾在此重创2倍于己的敌军》,从汾水战役纪念碑起飞,讲述南昌起义军在这里谱写的英雄赞歌。
从“汕头篇”的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到“韶关篇”中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讲述的中央红军长征“万里征途第一站”,再到“湛江篇”中打响解放海南第一枪的渡海作战纪念碑……《百秒穿越百年南粤》系列视频短片擦亮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最耀眼的红色文化名片,让红色血脉勃发生机,让年轻人沉浸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图1:《百秒穿越百年南粤》系列视频短片报道海报
三、视觉表达 在守正与创新中取得平衡
从2019年的《云端之上锦绣南粤》到2021年的《百秒穿越百年南粤》,从传统航拍无人机到穿越机,技术在不断发展,视觉机器不断推陈出新,媒体机构不断改变媒介形态,推出形式新颖的影像报道,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视觉欲望。
当前,媒介技术已大大降低了影像生产和传播的门槛,社会的信息传播出现高度视觉化的特征,“读图时代”已变成了“读视频时代”,短视频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势力”。
在《百秒穿越百年南粤》系列视频短片中,穿越机实现的“视觉自由”,为媒体机构提供了“视觉能力”支撑,大大满足了受众的“视觉欲望”,因此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读者。但是,也必须看见,穿越机“第一视角”的主观元素对媒体机构秉承的传统新闻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100秒的短片里讲述完一座城市的百年荣光也颇有“浮光掠影”的意味,通过快速压缩大量的镜头语言,以华丽酷炫的视觉冲击力刺激受众的视觉感官。
视频是当前最高级的媒介形态,VR则是当前沉浸式体验最强的技术,倘若“视觉机器”在技术发展上无法突破,不能为媒体机构提供“视觉能力”的支撑,那又该如何满足受众持续增长的“视觉欲望”?但是如果一味满足受众的“视觉欲望”,也将阻碍受众理性感知真正的视觉立场。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内容与技术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追求视觉表达的道路上,应该在守正与创新中取得平衡,优质内容永远都是媒体机构的压舱石。
四、结语
《百秒穿越百年南粤》系列视频短片是一次对“视觉能力”与“视觉欲望”边界的探索,也是一次主题宣传与前沿技术结合的尝试。媒体机构成功运用新颖的形式表达传统的内容,打造出年轻读者喜爱的“红色爆款”,也给我们留下了内容与技术平衡的思考。
(作者罗彦军系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主任;张由琼系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采访工作一室主任)
本文刊发于《南方传媒研究》2021年第6期
欢迎订阅《南方传媒研究》
本刊邮发代号:46-582
本刊唯一投稿、合作邮箱:
nfcmyj@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