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这两天,地球似乎进入“震动”模式。
3月16日深夜,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的7.4级地震,已造成至少1人死亡、上百人受伤。除了日本,昨日至今,亚洲的伊朗、克什米尔地区、琉球群岛都出现了不同震级的地震。
3月17日,人们在日本福岛县一处临时避难所休息。 图源:新华社
在中国,吉林、新疆、甘肃两天内也有地震发生。就在3天前,广东的惠东县海域则发生4.1级地震,“广东地震”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地震活动近期较为频繁出现,原因究竟是什么?
日本7.4级强震引发海啸 核电站基本未受影响
当地时间16日23时36分,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强烈地震。
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强烈地震。
从福岛县多处监控画面可见,地震引发房屋剧烈晃动。日本多地交通、水电工程等受到影响,多条新干线停运、多地大规模停电、宫城县和福岛县多地报告停水及漏水等情况。
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以下简称“3·11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当年福岛第一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因此,此次地震发生后,福岛核电站的情况格外受到关注。
3月17日,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通报称,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出现短暂局部故障,但稍后全部恢复,总体无异常,核电站没有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这是3月17日在日本福岛县大熊町航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图源:新华社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分析,从震级来看,此次地震对当地核电站应不会造成影响。11年前9.0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此次7.4级地震的能量——震级相差1级,震级所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1倍。
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曾向福岛县和宫城县沿海地区发出海啸警报,预计海啸高度1米左右。许多人担忧,地震引发的海啸将会产生严重危害。
3月17日,员工在日本宫城县一家在地震中受损的超市整理货物。 图源:新华社
专家介绍,7.5级以上的地震,会引发超过2米以上的海啸,造成一定程度的灾难;6.5-7.5级地震,即使会引发海啸,但高度在1-2米或更低,并非灾难性海啸。
“海啸通常发生在地震结束后的几分钟内,因此在1—2小时后,基本不会再发生海啸,海啸警报自然也会解除。”孙士鋐解释。本次地震后,所观测到的海啸高度,最高为宫城县石卷港的35厘米,相对“温和”。
海啸监测数据分布。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与11年前地震有关联 日本未来一周或有强震
此次地震与日本3·11地震位置相距较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孙士鋐认为,从地震发生的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来看,此次地震可被称为3·11地震的晚期强余震。
3月17日,人们在日本福岛县一处临时避难所休息。 图源:新华社
据介绍,9级地震震源体引发的断裂错动尺度非常大,其半径可能超过100多公里。本次地震发生位置与3·11地震位置相距80公里。从位置来看,本次地震仍处在3·11地震的震源体断裂错动范围内。
再从时间因素来看,有专家研究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即强地震存在11年周期性。而两次地震刚好相差11年。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平田直也表示,根据这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判断,很可能是3·11大地震的余震,而且震中地区本就属于地震频繁发生地区,未来可能持续发生同样强度地震。
这是3月17日在日本宫城县白石市拍摄的因地震脱轨的东北新干线车体。 图源:新华社
来自日本气象厅的消息称,这次地震可能是11年前3·11大地震的余震,预计未来一星期可能再有震度达6级的余震。
地震活动太频繁了? 专家:是正常活动过程
自16日到17日中午,亚洲多地出现不同震级的地震:伊朗发生6级地震、克什米尔地区发生5.1级地震、琉球群岛发生5.1级地震。
同样时间段内,中国地震台网发布了多起地震报告。3月16日,吉林松原发生4.3级地震,新疆喀什地区发生3.4级地震,新疆和田地区发生3.7级地震;3月17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发生3.2级地震,甘肃张掖发生5.1级地震。
今年1月1日以来,我国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147次。 图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这不禁令人要问:亚洲乃至全球的地震活动是不是太频繁了?
“今年以来,我国的西北地区,如甘肃、青海交界一带,地震活动相对较多,显示出处在中强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孙士鋐说,但从地震活动性研究来看,这仍属于正常的活动过程。
孙士鋐解释道,由于地震活动存在“时间上呈丛集性、空间上呈聚集性”的规律,因此某个时间段地震活动较活跃,某个时间段活动较少,都是可以理解的现象。
日本本次7.4级地震是今年全球以来最大地震。图为3月17日在日本宫城县拍摄的一片狼藉的超市。 图源:新华社
总体来说,全球地震活动从今年以来是偏低的,日本本次7.4级地震是2022年以来第一次7级以上地震。
100多年来,全球正常7级以上地震年平均发生18—20次,即约每两个月发生3次。所以从全球角度来看,前两个半月相对活动水平偏低,之后可能地震活动相对偏多,呈现强弱交替呈现。
广东也位于地震带? 并不奇怪
3月14日,广东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除惠州外,深圳、汕尾、东莞、揭阳、珠海震感明显。事后,“广东地震”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实际上,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自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地区有14个省区市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广东便是其中之一。
广东省及周边3.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
广东地震台首席专家邓志辉介绍,此次惠东县海域地震发生的地带,位于“潮州—汕尾”断裂带的海域延伸段,易受区域应力变化的影响,从而引发地震活动。
在广东,珠江口、粤闽交界、粤桂琼交界区域都存在潜在强震震源构造,全省31%的陆地面积(约 5.6万平方公里)被划定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18个沿海地级市大都位于地震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
目前,广东正在积极参与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预计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地震预警能力。届时,将形成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实现省内大部分地区震后5—15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粤北、粤西与邻省交界地区震后15—30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
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自救,就能把灾害的伤害降到最低。
平时一定要注意学习地震知识,掌握避险技能,确保人身安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逃生知识吧↓
遇到地震,这些逃生常识要牢记
部分内容来自于新华社、央视新闻、上游新闻
【记者】刘佳荣
【整合】魏伯航
【策划】张哲 卞德龙 丁晓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