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备受关注。本届晚会的主题是公平守正、安心消费。不出意外,热搜又又又刷屏了!
要说这次3·15晚会的猛料中,哪个最令人印象深刻,当属老坛酸菜的塌房了☟☟☟
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包的企业被曝光,酸菜肮脏的生产环境、超标的防腐剂,令人触目惊心…...
视频来源:央视财经
部分老坛酸菜包竟是土坑腌制
插旗菜业是湖南省华容县较大的蔬菜再加工企业,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也为一些方便面企业代加工老坛酸菜包,号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
然而记者实地探访得知,该企业标准化腌制池腌出来的酸菜是用来加工出口产品的,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则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
腌制酸菜的土坑附近,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
而这些酸菜在被插旗菜业收购时,插旗菜业并不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坛坛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做的这个酸菜,里面的防腐剂是超标的,夏天一般会超过2-10倍。”
企业查询平台显示,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多次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被责令改正。
另外,插旗菜业官网显示,其与一大批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品代加工和原料直供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别说网友们了,科普君看了都想yue......
“315晚会”曝光部分老坛酸菜包竟是土坑腌制后,多家电商平台已搜索不到“老坛酸菜”相关商品。同时,相关品牌的电商旗舰店也已下架老坛酸菜牛肉面相关产品。不少电商平台已下架另一涉事的坛坛俏酸菜。
这些酸菜,有什么问题?
这样生产的酸菜,我们都知道已经不是“有没有问题”这么简单了,甚至科普君都想帮粉丝们问一句:有没有毒?
我们仔细来看↓↓↓
首先,从晚会报道而知,“这些酸菜叶子发黄,没有经过清洗,被直接堆在挖好的土坑里。”清洁的这一步,它已经妥妥得了0分。
其次,“坑里有树枝、田螺、羽毛,甚至工人丢进来的烟蒂。”这些树枝、羽毛、烟头这类并不是食物,还可能含有细菌及有毒有害物质。
再者,用土坑埋酸菜,这些土,能够保证没有农药化肥、废水污染吗?显然不能。如果这些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被人类大量食用,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更不用说收购时不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完全没有任何保障的酸菜,居然能成为消费者的食物,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这样的酸菜,有谁敢吃?
卫生合格的酸菜,不会“脚踩”
如今市面上的各种蔬菜腌渍品(腌菜),可大致分为渍菜和泡菜两类。其中,渍菜又分为“咸菜”(盐腌后产生风味,如榨菜、梅菜等)和“酱菜”(腌渍后加酱料产生风味,如酱黄瓜、糖蒜等)。
泡菜则属于纯厌氧型乳酸菌发酵加工品,老坛酸菜(芥菜)与泡椒都属于泡菜。泡菜是一种传统食品,原指为了便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乳酸发酵的蔬菜。
在中国所有的泡菜派系中,尤以四川泡菜名气最大。
早在2500年前,《诗经·信南山》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描述,其中“剥”和“菹”(zū)就是腌渍加工蔬菜的方法,是现代泡菜的原型。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腌渍过豆豉姜的泡菜坛,则算是年代最早的“泡菜文物”。
今天的四川泡菜依然是采用这种腌渍的古法,即将新鲜蔬菜放入密封坛,在盐水中利用厌氧的方式自然发酵。
四川泡菜的制作(来源:《舌尖上的中国2》)
作为一种风味食品,我国很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制作出了风味各异的泡菜,常用的原料有黄瓜、甘蓝、大白菜、洋葱、芹菜、萝卜、胡萝卜、嫩姜、嫩扁豆、刀豆、竹笋等。
制作泡菜的盐水浓度一般为4%-10%之间,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稍有差别(但当食盐浓度为3%以下时,制作中的泡菜容易发生腐败)。
在家也能自制酸菜吗?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表示,已经被逼到要自己做酸菜了......
虽然在家确实可以自己做,但也请警惕亚硝酸盐超标的风险。
亚硝酸盐的危害
如果短时间内经口摄入(误食或超量摄入)较大量的亚硝酸盐,则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具有正常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当摄入量达到0.2-0.5g时可导致中毒,摄入量超过3g时可致人死亡。
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为紫绀,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严重者意识朦胧、烦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贮存过久、腐烂或煮熟后放置过久及刚腌渍不久的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有所增加。
所以,在家腌制酸菜的时候,请注意:
☞1.盐不要放太多,以免腌出的酸菜发苦。
☞2. 在取用酸菜时,要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地拿,绝不能将压在酸菜上的石头拿出来,以防酸菜没有压力自然往上漂浮后变坏。
☞3. 在腌制酸菜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器皿上均不得有油,否则酸菜在腌制过程中容易烂掉。
☞4.想要在腌制酸菜时更健康、更安全,有研究表明:腌制时间最好在20天左右,这时候亚硝酸盐会降到比较低的水平。
当然,腌制的酸菜毕竟还是不太健康的食物,大家可千万不要当菜吃,顿顿吃!
用“脚”踩的美食,还真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芝麻胡同》,是否留意到了演员们一边唱歌一边踩黄豆的场景。
老辈子的酱园行,生产力低、机械不发达,只能依赖人力去踩。洗的白白净净的脚丫子,还得再泡黄酒消毒,随后每人负责一只匣子,以脚踩制作酱。一边踩,还要一边唱踩酱歌。
电视剧中的表现手法虽有些夸张,却将传统制酱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踩黄豆直观地呈现给了观众们。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食物,大家是不陌生的↓↓↓
浪漫的葡萄酒
踩葡萄,是传统的葡萄酒酿造中必备的一环。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已经可以用机械压榨来代替脚踩,人工处理的步骤大大减少,生产效率也提高了。所以一般市面上的葡萄酒,并没有经过脚踩的步骤。
但也有一些高级酒庄保留了脚踩的生产方式,因为人工的力度不会将葡萄籽中苦涩的油榨出,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口感。但是踩葡萄工人的脚会经过严格的清洗、检查、杀菌等步骤,不会有疾病或细菌的存在,所以也完全没必要担心卫生的问题。
传统制作的茶叶
传统制作茶叶时,为了让茶叶味道更纯正,过程中都有“踩茶”的环节。不过,负责踩茶的工人并不是直接踩在茶叶上,而是踩踏装茶叶的竹篓,竹篓通常由竹叶、粽叶、棕皮三层构成,卫生有保证。
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没有太多机械或工具,有不少食物是由“脚踩”等方式制作的,至今在某些地方也依旧保留着这种“传统工艺”。不过随着大家卫生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脚踩”时人们也都知道杀菌、消毒,确保食品卫生。
不要迷恋“土法食物”
其实说到底,“土坑酸菜”也是一种“土法酸菜”。
同上方提到的“脚踩”方式一样,以前的人们将蔬菜埋到土坑里发酵、用“土法榨油”榨花生玉米等都是常见的。但其背后,都是巨大的健康隐患。
以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土法自榨花生油为例,小作坊土法压榨的花生油存在安全隐患早已不是新鲜事,屡遭媒体曝光。
很多人觉得它是绿色、无污染、无公害、无添加、原生态、可以放心食用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生产条件限制,土法压榨花生油的原料筛选、加工工艺都有欠缺。生产过程中既难以过滤掉霉变花生,又因榨油机长期不清理或者清洗不干净,导致榨出的花生油容易出现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现象。此外,还缺乏检验工序。
生产土榨花生油的小作坊
这类“土法食物”,并没有表面那么“原生态无添加”。大家在购买时,请一定要到正规的平台挑选有食品安全把控的食品。
像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
几乎毫无卫生意识可言
这种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今日推荐视频
粤剧是花拳绣腿还是“真功夫”?
电影《白蛇传·情》影片中
激烈唯美的打戏以及韵美悠长的唱腔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粤剧也有真功夫吗?
打戏是粤剧演员的基本功吗?
跟随科普君一起来解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