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爆红“龙船漂移之乡”叠滘,开村始祖原来是......

南海桂城
+订阅

说起桂城叠滘,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刺激的龙船漂移,或是精彩的茶基十番。

“绿树两旁闲逸坐,清溪一水荡舟游。”曾有古人题诗这样形容叠滘的风貌。

由此可见,叠滘也是极具岭南水乡韵味的。

叠滘还有个更具意境的别称:双溪,又称叠溪、叠水。顾名思义,这里有两条溪水汇流

相传,叠滘旧有九滘,汾江水从九处流入,称“九龙入洞”。而在这些纵横交错的溪流中,以两条南北流向的河涌为最大:一条叫洪滘,由洪滘口北接汾江水;一条叫鸡肠滘,由石云山南接佛山涌,两滘交汇于村中,故村内溪滘重叠回环。

又据《叠滘孔氏家谱》记载:“本村水脉分两溪而入,至祠前,两溪汇聚,故名'叠溪’,又称'双溪’'叠水’”。

跟平洲一样,叠滘也得名于唐代。但有人开始居住,就要从北宋徽宗(1101年)年间说起了。

根据叠滘的《杨氏家谱》记载:“宋徽宗时年,疍户温金木栖息于汾滩,垦殖、饲鸭、捕鱼以糊口,建沙丘名曰温墩......嗣后,疍户许胜娣泊岸东沙,与温为邻,亦以垦殖、饲鸡鸭、捕鱼为生计……”由此,叠滘开始告别洪荒,温、许二人成为了叠滘古乡的开村始祖。

此后,一批批先民从韶关南雄珠玑巷南迁到珠江三角洲,辗转落户于叠滘繁衍生息。从1162年南宋绍兴年到1911年,这七百多年间,叠滘人口从100人增至7398人。

人们依溪滘建村,傍水而居。河畔村前,绿树葱茏,古木参天,小桥流水串联着千家万户,清溪绿水若玉带横腰,水乡胜境初具规模。

叠滘乡人口为何能迅速集聚?答案是这里的经济发达。

明清时期,佛山镇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商品经济发达。叠滘紧邻佛山镇,受到辐射带动,圩市逐渐兴盛,圣塘圩(即今日的叠滘旧圩)全盛时商户林立,有大小店铺、摊档183间,涵盖50个行业。

当时文昌沙(如今归属禅城,当时属叠滘乡域)是佛山镇往广州的必经之路,乡民们又先后在这一带开设布市和菜市街,还依托水上运输的便利,设有叠滘渡头,清咸丰到光绪的数十年间,这里客商云集,生意兴隆,土布售卖成行成市,四乡出产的瓜果从四面八方赶来交易。

“南海县 叠滘圩”充满浓浓时代气息的门牌。来源:南海桂城

如今的叠滘河溪,早已因为陆上交通的发达而归于平静,但依然保留着岭南特有的水乡风貌。

如今的叠滘河溪,依然保留着岭南特有的水乡风貌。/黎志宁摄

叠滘现在划分为叠南、叠北两个社区,乡中长者常教导后辈:“叠滘同姓皆兄弟,乡人是老表。”

来源:文化桂城

编辑:佛山新闻网 郑晓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