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妹到全国劳模,她的逆袭堪称经典!

惠州发布
+订阅

惠州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不论本地人 外地人 ,在这里你洒下汗水就能收获希望。我一直相信学习一定是能够改变命运的,勇于挑战拼搏才能成功。

80后打工妹汪丹,

2002年职高毕业

到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工作,

20年里她深深扎根企业、扎根惠州,

从车间一名操作工人一步步成长

班线 长、主任助理、车间主任,

现为公司人力资源部项目管理主任工程师,

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打工妹到全国劳动模范,

她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在劳动中体现价值、收获快乐。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人力发展部 项目管理经理汪丹。

“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勤练付出”

2002年8月,职高毕业后,

在堂哥的带领下,

汪丹从湖南衡山来到惠州求职。

凭借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势,

她成为TCL王牌智能插件车间的一名操作工。

上岗初期,有些操作技巧未掌握好,

好学的她一下班就扎入了书本中潜心学习。

短短几个月,

她就掌握了车间四种不同设备的操作技巧,

成为一个“多面手”,

这个小个子的清秀女孩一下子脱颖而出。

汪丹(右)与同事们在车间交流工作。

2003年3月,TCL王牌新成立了一个更高端的智能自动贴片车间,车间里的设备都是进口的,单台设备价值达上千万元,整个车间20台设备,价值2亿多元。因为这些“金贵”的设备,公司招募了一批本科生、硕士生员工,并从内部各车间选拔一些技能出众的基层操作工进入该车间,进厂半年的汪丹就成了这“百里挑一”的一份子。

汪丹的勤学在单位是出了名的。进入智能贴片车间上岗之前,公司对员工集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培训,其中,焊枪焊接元器件是最难的一关。在相邻0.4毫米至0.5毫米间隔中,要把不到米粒大小的元器件的四个角用锡焊接上去,锡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会外溢,影响元器件质量;少了焊接效果不好,元器件粘不住,需要在焊枪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又快又准一气呵成,非常考验操作工的眼疾手快,比绣花要求还高。手持着小焊枪,汪丹一遍遍使用淘汰掉的元器件练习,其他人下班了,手指磨破皮了,她仍在埋头苦练,技术让大家心服口服。“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勤练付出,才能掌握好技术。”汪丹说。

“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挑战拼搏才能进步”

一个月后,汪丹和100多名员工正式进了智能贴片车间,操作“亿元设备”。新设备上线不久后的一天,一群人围着检验元器件的设备愁眉不展,汪丹挤进去一看,原来要对元器件进行容量、功率检测,但检测设备的夹子无论怎么调试都无法检测到元器件的两极,并且易抛损元器件。“问题是夹子大了夹不了,那就换小的。”汪丹当场提出了在夹子绑上针的做法,现场没有针,她就把绣花针般粗细且有一定韧性的飞线绑在夹子上,轻松夹起了元器件两极,既保证了检查准确性,又保证了质量,并降低了元器件的不良率,提升了首件测试的通过率。汪丹的点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也让身边的同事对她刮目相看。

汪丹(右二)与同事们在交流

2011年,公司背光产品转型初期,

LB的贴装精度高和修复难度高

一度成为

后台保证前端市场占领的“拦路虎”。

汪丹所主导的

“降低LB产品抛料率”项目团队,

主动通过科学的方法

分析设备数据并优化改善,

自主研制出

“过滤芯”用于拦截进口 设备 弊端,

解决瓶颈问题,

为公司获得直接收益10万余元,

同时提升了企业 生产力

“一个人力量很小,一个团队才力大无穷”

初入TCL时,汪丹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也很迷茫。和优秀的人共事,汪丹的进步很快。同时,她也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一个团队才力大无穷。“企业和个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大河有水才能小河满。”慢慢地,她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和大家一起走得更远。”

汪丹(右)与同事们在车间交流工作。

成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好学的汪丹,像海绵一样充分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在进入智能贴片车间前的培训中,汪丹把一条生产线上的全套工艺流程、10多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全部学了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车间里,她慢慢地从一个多面手,成长为班长、线长、车间主任助理、车间主任,直接管理人数最多时达500多人。

正当汪丹在生产岗位上如鱼得水时,公司又把她调配到仓管部门,面对做生不如做熟、薪资待遇又不如车间的调动,汪丹欣然接受:“多学一点东西,将来才具备更高一级管理者的能力。”正是这种积极向上、务实好学的心态,让她不断地进步。在以后的多个工种的调动中,汪丹都抱着这种心态。此外,她还自学了法学本科课程,并考取了多项证书。

2015年,汪丹以车间主任的身份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为了充分发挥劳模示范作用,公司成立了以汪丹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2年间,汪丹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了200多个班线长(一个班长大约管理四五十人,一个线长管理100多人),满足了企业订单增长对车间管理人才的需求。有的 班线 长很快成长晋升,有的被派到国外公司带班,“在这个岗位上,我更加坚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只有一个团队才能走得远!”

现在,汪丹肩负着公司项目申报推进的重任。从2017年以来,企业申报全国、省、市级科技项目的数量成倍增长,从当时的1个增加到2021年的17个,还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为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点赞!

希望越来越多 优秀 人才来到惠州!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头条app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