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全域创卫成功了,越来越好!”“实现‘广东省卫生镇’全覆盖,太不容易了!”“创卫不易,守卫更难,继续加油!”……
这些话语,是对五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不断致力改善城乡形象、城乡面貌的全体市民的最好回馈,更是对五华这个城乡寄予了更美好的期许。
2019年10月,五华县吹响三年内全域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号角,将创卫工作从县城延伸到各镇,进行了一场全域联动、全民参与、全面提升的创卫行动。2020年7月,县城(水寨镇、河东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21年初,华城镇、转水镇等7个镇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
三年夺牌,不负诺言。今年初,安流镇、华阳镇等7个镇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至此,五华县提前实现了省级卫生镇全覆盖,充满韧劲的五华人以务实进取精神改变了城乡面貌。
创卫给五华带来了哪些变化?有人说,五华的天蓝了、地绿了、环境美了;也有人说,文明健康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群众对城乡环境卫生的认同感、幸福感更强了。总而言之,“一键美颜”的五华各镇让群众倍感幸福。
通过“创卫”,五华不断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城乡美景入画来。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全县一盘棋
补短板与迎考相结合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射在五华,人们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县城的变化:县城更干净了、更优美了、更舒心了……这些变化,是五华全面深入推进创卫工作取得的成果。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五华县创卫并不容易。
人口拥挤、垃圾遍地的难题,解得了吗?街道乱占乱用、多占少用,管得了吗?曾经被认为梅州最脏最乱的地方,如何彻底改头换面?面对一系列难题,五华县久久为功,秉承“五华阿哥硬打硬实打实”精神,提出创卫,创省卫、创国卫。
2014年是五华县城建设发展的一个关键年头。这一年,五华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2016年1月成功创建。随即五华一鼓作气,提出拿下国家卫生县城金字招牌。2020年7月,五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五华对县城提升的美好蓝图远不止步于此:提出全域创卫。
“全域创卫这一思路,跳出‘抓创卫就是抓城区’的传统思维,推行县镇同创,覆盖更大范围,能让更多群众受益。”五华县巩卫办相关负责人说,从区域到全域,从城区到镇,五华按照全域创卫的思路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华阳镇、周江镇完成主要街道人行道街砖、柏油路面工程,以及雨污分流、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多镇坚持建管结合,强力推进“六乱”整治,全面提升圩镇管理水平,切实改变圩镇面貌。
转水镇高标准、高要求把原本荒废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卫生、整洁、功能分区的综合性农贸市场。实施圩镇街道扩容提质工程,拓宽交通街、铺设沥青和人行道街砖,提升转水镇圩镇宜居宜业环境。
“夺牌是目标,但不是目的。五华县在创建一开始就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全力补齐民生、建设、管理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对标‘创卫’考核,有针对性地落实执行。”五华县巩卫办相关负责人说,全域创卫是一场从颜值到内涵的民生工程。
五华意识到,城区、圩镇环境不同,创卫工作的重点、难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五华在全域创卫过程中坚持分类施策,鼓励责任单位和干部群众贴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创卫工作。
相比于县城,五华将花更多“绣花”功夫在细节上,突出各镇特色。比如,因地制宜设置一些小绿地、小菜园、小广场、小停车场、小菜市场等,以小环境变化推动圩镇环境整体变化。
宽敞明亮的市场环境让市民舒心买菜。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通过创卫,我们把主干道1000多户商铺进行统一店招,规范摆卖等管理,实现门店整洁,道路通畅有序,加上道路修整,华阳镇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提升。”华阳镇党委书记邹总根表示,针对华阳镇还没有综合农贸市场的现状,目前正在规划打造,在解决群众菜篮子民生问题的同时,有效解决“马路市场”的现象。
五华在创建过程中,拿出硬打硬、实打实的举措,出狠招、实招、硬招,鼓励各镇按照“城镇规划科学化、街道管理标准化、农贸市场规范化、生活垃圾无桶化、圩镇环境绿色化、乡风民风文明化”的标准,推动各镇在圩镇街道改造、环境卫生、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上新台阶。
▶▷上下一条心
从被动认识到主动参与
上午10时,华阳镇金华路变得越发热闹。位于金华路的一家超市店,顾客来来往往前来购物。
“创卫变化太大了,客人多了,生意也好了不少。”超市老板周锦科谈起变化,音调都高了,“以前门口的路坑坑洼洼,汽车一过就是灰尘,我们收银员都备着一桶水,随时要擦拭收银台,自从创卫把门口的道路修好后,环境好太多了。”
在五华各个镇,对于村民来说,修好的是一条幸福之路。华城镇环城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学生上课、群众出门赴圩的必经之路。由于该路段人流、车流量大,加上年久失修,造成排水渠损毁严重,雨天水涝成灾,环城街被群众吐槽为“环城河”。
早在2014年,华城镇对环城街进行升级改造,在后来的创卫过程中,该路段也成为示范街,不断优化升级,成为百姓口中称赞的“幸福路”。
华阳镇金华路干净整洁、道路畅通,成为群众出行的“幸福道”。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华城镇对203条街道进行责任区域划分,全面推广落实‘无桶化’保洁模式,开展垃圾清运管理。”华城镇创卫办主任邓映明说,该镇设有三个垃圾中转站进行简单分类压缩后,采用全密封式垃圾运输车运输。
如果说环境的改观、生活的变化是创卫带来的外表美,那么位于华兴中路的早餐店店主杨育礼则感受到了深层的内在美。
“我的店在这里开了五六年。记得刚开店那一年,店门口的街道时不时有垃圾,客人吃完早餐也会乱扔纸屑,每次开店关店都要花上半个钟来扫垃圾。”杨育礼说,创卫这些年渐渐发生了变化。
“现在客人都很自觉,保护环境、注意卫生的意识很高。让我感触特别深的是,最初大家是把纸巾扔地上,后来是放在桌上。现在他们用完纸巾会直接丢进垃圾桶,经常看到桌上只有碗筷。”谈起创卫带来的变化,杨育礼认为人的改变是创卫真正的意义。
创卫对于五华人来说已是全民皆知,更是全民参与。五华县创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卫工作由政府推动向群众自发的逐步转变,恰似春雨润物细无声。
人心齐,泰山移。五华加大力度抓宣传、促共识,通过创新宣传教育手段,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使创卫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变“要我创”为“我要创”,提高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华阳镇借助“喇叭村村响”、融媒体、横幅等多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创建广东省卫生镇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全民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全镇上下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人人实干、人人奉献的工作氛围。
如今,置身五华各个镇,不会有城里人、乡里人之分,因为创卫不只是把城乡的“脸”洗干净,还带给市民在观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精神层面的变化。全民素质在提高,城乡文明内涵在升华。
▶▷铆足一股劲
打好持久的“巩卫”战
正所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如何打好旷日持久的巩卫战,是五华县正在做的。
“在强化部署上做‘加’法,在治理脏乱上做‘减’法,在全民参与上做‘乘’法,在规范管理上做‘除’法。”五华县巩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华县把巩卫作为一件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来抓,该县的全域创卫探索踏出了成功的一步,带给群众最真切的感受。
五华深刻意识到,无论是创卫还是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更重要的是,这些都不是政绩工程,更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补短板、惠民生、办实事,最终促发展。
阳春三月,天气渐暖,行走在华城镇,入眼是洁净宽敞的道路,大妈们在状元公园跳起广场舞。“以前每到下雨天,市场就污水横流,都得踮着脚尖走。自从创卫以来,菜市场环境大大改善了,和超市一样干净。”家住金山市场附近的市民陈先生不自觉竖起大拇指。
华城镇金山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给群众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谈起华城镇的变化,市民们多次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更有市民坦言,“华城镇和县城差不多,幸福指数噌噌提升”。
“散步很幸福,买菜很幸福,每天过得很幸福!”今年59岁的市民朱先生,连用3个“很幸福”来形容自己现在的生活。如今在五华各个镇,这样的“幸福”不胜枚举。
五华县将以省级卫生镇全覆盖为契机,将创建省级卫生镇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夯实创卫成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养和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着力推动国家、省级卫生镇和健康县区、镇村建设规范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据了解,五华县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巩卫工作,深入网格化责任地段、城中村等领域调研、督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细化巩卫、创卫工作目标,做到时间、标准、内容、责任人“四个明确”,持续发力,推动巩卫、创卫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华阳镇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继续强化补齐短板,狠抓镇容环境,加大督查力度,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持续巩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邹总根说,创卫为高质量构建“一城两带四区”发展新格局,打造业兴人和、长治民乐的“工匠之乡·宜居五华”添砖加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创卫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五华的一项民生工程,于内,影响着每一个市民的生活质量;于外,关乎着五华的整体城乡形象。五华人正以积极的姿态、主人翁的自觉,全身心投身创卫巩卫的热潮中。
一线实践
垃圾落地15分钟内即被清理
日前,记者在五华县华园路和华兴路行走中发现,道路两边干净整洁,机动车停放有序,商户摆卖的物品整齐,不时能见到环卫工人对路边的果皮、纸屑、树叶等垃圾进行清扫。
据悉,县城各个路段每天都有固定保洁员和环卫工人负责清扫、保洁马路,实现了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的卫生保洁效果,缩短垃圾停留在路面的时间。
记者也做了一个测试,当天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路边看到纸屑,10时43分环卫工巡查前来,将纸屑清理了,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就被收走。
环卫工人在责任路段不停巡查,确保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就被收走。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我在自己的责任路段不停巡查,确保在15分钟内,发现大街上有路面垃圾就要收走。”五华县环卫工人朱新招说,每天都有环卫工在自己负责的领域进行清扫、保洁马路。
五华县实现了“路面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15分钟即清理干净”的承诺。同样具有15分钟承诺的,还有县城路面15分钟内排积水。据了解,五华县全力加强县城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在县城1475个集雨井逐步安装“安全防护网”,及时清理下水道,保障路面平整和排水通畅,让市民直观地体会到“大雨不积水、下雨不湿脚”。
针对五华县城面积大、人口多的特点,五华还创新推行“人工普扫+机械清扫+人工保洁+三轮车保洁+洒水降尘”五位一体的作业模式,达到全方位的保洁,主次干道的保洁时间达到16小时、背街小巷保洁时间达到8小时。
与此同时,五华县逐步建立起以城带乡、科学有效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的体制机制,规划建设了59个集垃圾分类、垃圾中转、工人办公休息室和公厕“四位一体”的镇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五华县城旧貌换新颜离不开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近年来,环卫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用朴实的劳动、辛勤的汗水履行着“城市美容师”的光荣职责,为大家舍小家、坚守在县城管理一线。
五华县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环卫事业,尊重、爱护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做到“垃圾不落地”,杜绝车窗抛物等行为,共同创建宜居五华。
原标题:
“一键美颜” 刷靓城乡面貌
五华县提前实现“广东省卫生镇”全覆盖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文】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