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打开
南方Plus广东头条新闻资讯平台
打开

南方日报评论员:牢记嘱托,推动广东电影高质量发展

打开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打开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打开
南方Plus广东头条新闻资讯平台
打开

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丨宁根福:中国艺术杂技的“托举”人

南方日报 2022-03-16 10:08

“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杂技。”大道至简,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杂技大家宁根福的艺术人生。演员时代,他专攻“底座”,托举出无数精彩绝伦的表演。担任战士杂技团团长时,他率团参加全军、全国和国际杂技大赛,十年间三度捧回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享誉海内外。他推动了中国杂技改革和创新,将传统杂技提升为艺术杂技。2005年,他创作的中国首部杂技剧《天鹅湖》在全球巡演200多场,获得多项国内外殊荣,让“东方天鹅”飞向世界。退出战士杂技团领导岗位之后,他仍发挥余热,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浪潮筹办了三届粤港澳台魔术节,2021年为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现代杂技剧《化·蝶》担任艺术指导。

“我梦想着像‘底座’撑起尖子那样,把中国传统杂技‘托举’进现代艺术的殿堂。”从艺66年来,宁根福的梦想之花仍在不断地结出新的果实。

著名杂技艺术家宁根福,曾任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主席,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团长

人物名片

宁根福    男,汉族,1950年9月出生。杂技艺术家(节目编导),从艺66年。曾任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飒爽英姿女儿红——女子大跳板》《银色畅想——女子抖轿子》《星光灿烂》《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等,主持出品中国第一部杂技剧《天鹅湖》。获第二届中国杂技“百戏奖”终身荣誉奖、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特殊贡献奖”,被中国文联授予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杂技剧《天鹅湖》获全军文艺汇演剧目奖及杂技创作一等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中国杂技金菊奖剧目金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皇家曼彻斯特戏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奖。


坚实“底座”托起绚烂杂技人生

“摇肚杆”“双杠飞杆”“肚杆挂脖旋转”“双杠脖支单杆”……这一串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杂技高难动作,正是宁根福从小练就的绝活。

5岁学艺,9岁进入中国铁路文工团,13岁进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他当过“尖子”,专攻“底座”,技术全面。杂技界有句俗语:“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跑步、跳绳、压沙包……日复一日地苦练,宁根福练就了不动如山的“底座”功力,即使负重200多公斤,动作依然干净利索。几年后,他开始登台演出,参演了《顶碗》《木砖顶》《车技》《钻地圈》《抖轿子》《对手顶》《大跳板》等许多节目。

少年时代的宁根福在练习《顶碗》

上世纪 70 年代初,香港纪录片《杂技英豪》风靡全国,影片中,宁根福和搭档蔡荣华表演的《举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宁根福表演的“单手举杆”是当时国内杂技界的一项创举,其艺术照片被挂在北京中国杂技家协会艺术走廊上。后来,他又练出一人扛三人的“双扛脖支单杆”,再度成为全国首创。

宁根福的绝技之一——“单手举杆”

1983年,宁根福成为战士杂技团副团长,1990年升任团长,也是该团第一个杂技演员出身的团长。1991年,中央军委授予战士杂技团“艺坛楷模”荣誉称号,作为全团的坚实“底座”,宁根福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传统杂技积淀深厚、技术过硬,但在艺术业界还缺乏认同。”宁根福回忆道,一次颁奖会上,一位芭蕾舞节目铜奖获得者,不愿与杂技金奖获得者同台领奖,“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我。”他意识到,提升杂技的艺术美感、文化内涵、社会认同,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时,宁根福还有一个梦想,就是问鼎“马戏界的奥斯卡奖”——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在他担任团长之前,战士杂技团已经斩获国内外许多大奖,唯独缺此殊荣。宁根福决心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拿下“金小丑”奖。

通过仔细研究历届蒙特卡洛获奖节目的录像资料,宁根福领悟到杂技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为此,他看舞蹈、听音乐会、看戏剧表演……从林林总总的艺术门类中吸收创作灵感,树立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无新不出台,无精不参赛”的创新理念。

“东方天鹅”华丽蝶变惊艳世界

此后,宁根福带领战士杂技团团结一心、不懈奋斗,创造了十年内三夺“金小丑”奖的奇迹:在1993年第1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战士杂技团凭借《双顶碗》一举夺魁,首次问鼎“金小丑”奖;5年后,《女子大跳板》在法国巴黎获得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并为该团赢回第二座“金小丑”奖杯;2002年,魏葆华、吴正丹以令人叹为观止的《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再次拥抱“金小丑”奖。2016年,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给宁根福颁发了“特殊贡献奖”证书。他还获得了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颁发的“百戏奖”,该奖项专为表彰那些为杂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艺术家而设立。

杂技节目《女子大跳板》演出剧照

然而,宁根福对杂技艺术的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广东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受改革春风的熏染,又毗邻港澳,资讯发达,思想观念活跃,宁根福有机会从更为开阔的视角和各门类艺术的对照中,去观察和思考杂技行业的革新之道。

“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宁根福注意到,传统杂技节目存在着容量和分量不足,表现内涵有限,带给人的教育意义和欣赏冲击力不够等一系列局限。“只有往‘剧’的方向发展,朝着艺术杂技的目标去推动自身转型,才能突破限制,走得更远。”宁根福说。于是,他脑海里渐渐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排演国内第一个大型杂技剧《天鹅湖》。

杂技剧《天鹅湖》破天荒地将芭蕾舞剧的人文内涵融入杂技,让杂技不再单纯是身体技术、技巧的展示,而是巧妙地将叙事、抒情功能和人物角色合理地融入剧情之中。宁根福和主创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修改、推倒重来,2004年9月,这只中西合璧的“东方天鹅”终于成形。2005年3月至4月初,该剧在上海大剧院公演32场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飞”往俄罗斯、日本、瑞士、德国等10多个国家巡演200多场,所到之处赞誉如潮,英国皇家授予该剧曼彻斯特戏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奖……

另一方面,《天鹅湖》在艺术与市场上的双丰收,开启了中国杂技的“剧”时代,《西游记》《笑傲江湖》等一批“技”“艺”并重、真正用杂技讲故事的优秀杂技剧目接连涌现。

杂技剧《天鹅湖》演出剧照杂技剧《天鹅湖》演出剧照

提高文化含量传承“火种”

在辉煌的成绩面前,宁根福并未感到满足。他一直在头脑中不断地思索,什么是中国杂技的精髓?如何让传统杂技拥有更蓬勃的时代活力,生生不息?

在宁根福看来,杂技传承的根本在于赓续中华文化精神。“目前中国杂技已经可以代表国际杂技的一流水平,过去重‘技’而不重‘艺’的局面也已大为改观,但中国杂技演员在文化修养上还有待积累和提升。”宁根福说,提高杂技的文化含量,不是盲目地运用舞美、音乐元素来“掩盖”杂技,而是要使之更好地衬托杂技之美、中国传统艺术之美,这就要求编导和演员素质全面,不仅杂技技艺高超,还要具备文化“通才”的功底。

宁根福把人才队伍建设当作打造精品的基础,把爱才、惜才、用才当成领导者的重要责任。这些年来,一个个精品原创节目在取得成功的时刻,也见证了一代代优秀杂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小米粒、唐彬彬、洪优凤、刘思宇、吴正丹、魏葆华、张权……

卸任战士杂技团团长一职之后,宁根福并没有离开他深爱的杂技舞台,而是选择了继续发光发热,传承杂技“火种”。近十年来,宁根福受邀在国内外多项杂技重大赛事中担任评委,到各地讲学,向听众分享自己对杂技创新发展的独到见解。

不仅如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他极力推动三届粤港澳台魔术节在广东举办,对加深粤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华杂技魔术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2021年,由宁根福担任艺术指导的当代杂技剧《化·蝶》,以杂技、舞蹈及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场场爆满,赢得好评如潮。

“我这一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要改变人们历来对‘杂技无非就是杂耍’的成见,通过对杂技的改革与创新,把传统杂技转变为具有现代文化意义、审美价值的艺术杂技,让中国杂技既能在现代艺术殿堂绽放光彩,也能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变得更加强大”。这是宁根福的杂技梦,也是杂技人的中国梦。

【记者】王凯

【实习生】胡森铭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彭奕菲
251
+1
您已点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去南方+听新闻

精选频道点击切换频道
学习
首页
本地
读+
南方号
粤港澳大湾区
党建
经济
文化
国际
体育
南方报业小记者
南方报业精选
南方都市报
南方农村报
观点
电影文娱
社会
健康
视频
视评
+音
广东人大
百千万工程
教育+
南都湾财社
创投
南方优品
美食
文创
马上办
茶业
直播
视界
消费
温泉
旅游
房产
科技
汽车
South
非遗
成长
N视频
惠你钟村
粤龙合作
国防军事
广东退役军人
绿美广东
青春广东
广东援疆
电子竞技
广东科技发布厅
广东乡村振兴发布厅
健康广东
广东应急管理发布厅
广东市场监管发布厅
广东金融发布厅
广东税务发布厅
广东国资立体发布厅
广东电信发布厅
广东自然资源发布厅
广东生态环境发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