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17年,她辅导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斩获300多个奖项

广东科技报
+订阅

★3.8妇女节-优秀女科技工作者风采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把钥匙,也是一座桥梁,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副校长闫灵麟长期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对此深有体会。

17年前,这个热情开朗的成都妹子抱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广东这方热土,先后在石门中学、石门高级中学、南海区教育局、南海理工学校工作。

从一名普通生物学科教师成长为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从一名科普志愿者成长为广东科学传播达人,从一名环境保护的践行者成长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闫灵麟身上有一种辣妹子“不服输”的精神。

正是靠这股拼劲,她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辅导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累计在全国、省、市各项科技创新赛事中斩获300多项。积极围绕“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普工作主线,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普及科学知识,衔接校内与校外科教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日,闫灵麟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与实践”成果中,提出“以基于生态文明探索的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理念,构建学校基于生态文明探索的创新教育体系,形成高中创新教育的“四个一模式”,得到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小学理科装备处刘强研究员的高度赞扬,接下来有望在各地进一步推广。

本报对闫灵麟就“创新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广东科技报:作为主持人,对于“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与实践”项目获得教育部专家高度赞扬,您有何感想?

闫灵麟:当然很开心!很庆幸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做点事情。也很感激我在的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我们认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广东科技报:为什么要开展“基于生态文明的创新教育”?将“生态文明”和“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闫灵麟:我的所在地,佛山,是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美的”“碧桂园”等品牌企业就是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的。如何传承和弘扬佛山“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为高校输出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出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学校的使命和责任。我自己的专业学科是生物。生态道德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认为,开展“生态文明”来促进“创新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针对创新教育缺乏抓手、课程不完善、实施途径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我提出“基于生态文明探索的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教育理念,将获取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创作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传承佛山创新精神,全面普及生态知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制作创新作品,创业成长,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引领创新教育发展。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广东科技报:请您谈谈“基于生态文明探索的创新教育”是怎样开展的。

闫灵麟:要开展基于生态文明的创新教育,进而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开发了“学—技—研—产”4层次创新教育课程,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就是“传承创新课”,每周用1学时进行,主要学习佛山人创新典型事例、发明故事、知识产权知识和创新技法等。

“技”就是“创新技能课”,这门课程每学期用8学时进行,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专项训练,学会创新设备、设施的使用,将创新创意点子物化成创新创意作品。

“研”就是“创新引领课”,每学期用8学时进行。学校邀请专家面向师生开设创新专题讲座,讲解最新科技,分享创新经验,帮助师生寻找创新的新方向、新方法。

“产”,是“产品”的意思,指的是“创新产品应用课”,用8学时进行。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发明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安排创新导师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帮助他们完善创新作品,申报国家专利,转化创新成果等。

辅导学生科技创新实验

除了开发创新教育课程之外,我们还注重整合政府、协会、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展示、申请专利和转化创新成果的平台,这就是“孵—展—转三平台”。

广东科技报:“四个一模式”除了在普通高中适用,同样在职业学校也适用。相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中职学生知识起点较低,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通过搭建展示平台和转化平台,创新教育无疑能够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热情。

闫灵麟:没错!我们认为,创新教育应该包括四方面:

一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将创新意识内化到生活习惯中。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建立了常态、内驱、融合、保障”四机制。

就拿内驱机制来说,我们学校以竞赛、专利申请、创业资助为推手,鼓励学生创作创新作品参加竞赛,申请国家专利,转化为生产力,获得成就感;以创意活动为着力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给每个学生创新的权利和展示的机会。

同时,我们以“学生创业”为导向,通过在创新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就业和创业方向,调动学习积极性。当然,评价和激励措施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加大对获得创新成果师生的奖励力度,激发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

带领学生创客团队

广东科技报:通过开展创新教育,你们取得了哪些成果?学生又有哪些收获?

闫灵麟:我先后在石门中学、石门高级中学、南海理工学校、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所在学校都全面开展基于生态文明探索的创新教育,取得的成果还是很不错的。100%的学生接受了生态文明创新育;85%的学生具有亲身创新体验,30%的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创新奖项。而在毕业学生中,有50多位学生创办了生态环保类的公司。

例如,2011年,石门高级中学沈钊在创作发明课中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空调风力发电系统,申报国家级发明专利,并且在由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气候酷派”绿色校园行动全国总决赛中夺得全国最佳创意奖。以国际青年绿色大使身份(全国仅2名),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言。大学毕业后的沈钊仍然从事着环保事业,不断学习,以自己知识与智慧去影响更多的人关注气候变化。

有赖于创新教育,学校获得不少荣誉。2010年,石门高级中学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科学特色学校”称号。2017年,南海理工学校荣获“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获批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2022年,南海第一中学获全国绿色学校,佛山科技创新十强学校称号。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小学理科装备处处长颁发子课题证书

“新时代给我们科技教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闫灵麟表示,她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物简介

闫灵麟 现任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任副校长,兼任广东省光电技术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佛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佛山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佛山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2019年破格认证为全国高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2019年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广东省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广东省科普演讲团成员、佛山创新达人、佛山市青年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南海区十大杰出青年、南海区优秀共产党员。

辅导学生的科研项目累计在全国、省、市各项科技创新赛事中斩获300多项,其中包括13项国际金奖、70多项全国金奖。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源:受访者提供

记者:莫文艺

编辑:张莉敏

审核:刘肖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