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17个社会组织,22支志愿服务队参与共治、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76个、服务群众15620人次……作为肇庆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试点之一,端州区城东街道星湖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星湖社区为社区儿童开设科普课程。
共建
构建“一委两会五主体八关爱”社会治理格局
每天傍晚,印象汇购物广场后新建的公共健身区热闹非凡,星湖社区居民都爱到此锻炼、跳广场舞。
这里曾是商圈与小区的“接合部”,在星湖社区的牵线下,商场企业、社区、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加装体育设施,把闲置空地打造成公共健身区,惠及周边居民。
“这是星湖社区构建‘一委两会五主体八关爱’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多方共赢、群众获益的典型项目。”星湖社区党委副书记、公共服务中心站站长江斐然介绍,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辖区面积约9.8平方公里,有着28个居民小区,其中一半是无物业小区,常住人口近2.3万人。
铭德助乐会志愿服务队在933地质队宿舍邻里先锋驿站为老年人开展义诊活动。
江斐然表示,治理“新老融合”的大社区,形成合力是关键。2020年,星湖社区利用社区毗邻景区和商圈、覆盖面广的特点,串联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以党建引领,“一委两会五主体八关爱”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为发起者,社区党委发挥核心作用,组建了星湖党员联合会和星湖志愿者协会凝聚志愿力量,辖内城中村、商圈、派出所等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号召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并对社会特殊群体提供关爱服务。
共治
暖心服务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
“星湖暖”志愿者协会义剪服务队到小区为老人免费理发,“平安社区志愿者”在巡逻中帮助走失的小男孩找回父母,“星湖红”关爱未成年人服务队定期开展心理沙盘辅导……星湖社区暖心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
“星湖暖”志愿者协会科技义剪志愿服务队到星湖东路7号广仪三区为小区内老人开展义剪活动。
近年来,星湖社区以社会组织联合会为枢纽,发挥培育孵化、联系服务、资源支撑、沟通反映和人才聚集的功能,成立了17个社会组织,组建起“邻里情”“爱心父母”等22支志愿服务队,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实行“每月例会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退休职工麦志彬是服务队里志愿者,也是大家口中的“知心老大哥”。出钱出力修葺绿化、协助化解邻里夫妻矛盾、帮助街坊接送小孩……事无大小,只要是社区的事他都乐意去干。“在志愿服务队,我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回馈社会,感觉越活越年轻。”麦志彬笑着说。
据悉,截至目前星湖社区由社区党委牵头议事协商,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事项7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79多场次,参加志愿者4900 多人次,服务群众15620人次,打造了“父母亲职、融爱同行”关爱儿童成长课程、周末星课堂、“小小导赏员”培育计划、垃圾分类、科普观星等星湖暖志愿服务品牌。
星湖社区举办少年阅读活动。
共享
“爱心银行”汇聚志愿力量
“没有智能手机不要紧,我帮您来处理。”在星湖社区老年人疫苗接种点,高女士耐心地指引每一位老人。工作结束后,高女士拿出手机,登陆“爱心银行”小程序,利用“爱心积分”为孩子预约社区儿童科普课程。
不存钱只存爱心,没有利息只有积分,“爱心银行”是星湖社区推出的创新举措。企业法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可通过“爱心银行”捐赠物资、志愿服务时间、专业技术服务,获得兑换对等服务、兑换实物、获得相关荣誉奖励等。据介绍,目前小程序注册志愿者近 2000人。
去年11月注册“爱心银行”的高女士,现在是越做越起劲,每周都会参加3、4次社区志愿服务。“既能帮到他人,自己也有所获,何乐而不为。”高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的带动下,亲朋好友都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
江斐然表示,“爱心银行”将志愿者的爱心行为量化为“爱心积分”,以“爱心存折”的形式记录并提存,形成社区你帮我、我帮你、人人公益的完整互助链条,提高了居民志愿服务的参与度。
【南方+记者】施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