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桂连:9进隔离点 狠心舍小家更好为大家

欢乐长安
+订阅

“作为隔离酒店的现场负责人身上担子重是必然的,不能有情绪,要带头做到‘狠心’舍小家,才能更好地为大家!”余桂连说道。自新冠疫情开始,9次进驻隔离点的她,每次少则14天多则54天,她带着所有组员齐心协力,为隔离人员的健康筑起了坚固防线,用真诚服务温暖了每一位隔离人员的心。

今年大年初七,40岁的余桂连又接到了组建新隔离点的攻坚任务,作为长安镇上沙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的她毫不犹豫,再次主动担起责任,还未休完春节假期的她,立即与镇卫健局、长安医院、长安社卫中心相关负责人前往隔离点,对酒店结构、通道进行查看和规划。在2月17日,再次到隔离酒店现场确认“三区两通道”的建设。2月21日一大早,余桂连在到达隔离点后,马上沉着冷静,集合分别来自长安社卫中心、长安医院及樟木头医院的11名医护人员,在熟悉人员原岗位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特长进行分组,并梳理出任务清单,做到任务到人、职责到肩。

当天16时左右,陆续开始有隔离人员到达,由于此次隔离点十分特殊,收住的隔离人员均为从深圳入境的香港人,存在较大的风险,直至当天23时,才完成134人的入住登记办理等事项。然而疫情当前,丝毫不给他们休息时间,按照隔离要求,紧接着的第一二三四七十及第十四天,每天都要进行隔离人员全员核酸,作为负责人的余桂连,统筹协调、报送“一码通”、防疫平台等相关数据、还要写报告、写流调等等工作,特别在隔离人员入驻的前几日,工作十几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

2月25日0:47,余桂连在朋友圈动态发送了一条动态“我想睡一会觉,可以吗”。据了解,从2月21日收驻隔离人员开始,一直到25日,余桂连和同事们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特别是作为负责人既要安排采样送市疾控复核、配合流调资料整理、书写隔离人员报告等等,那几天,她几乎没有合过眼,累到了极点。“在极度疲惫的高压工作状态下,我只能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内心得到一小会儿的释放,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余桂连说。

在隔离点,余桂连和同事每天都要挨个房间进行健康随访、测量体温、进行核酸检测、心理疏导、清理医疗垃圾等等。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有着不简单的过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没跑几趟,她们早已大汗淋漓。每日查房,她们都会询问并记录隔离人员的情况和需要的药品、物品,帮助解决协调问题。用药的问题、生活用品的问题……每天都会有你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她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处理各类紧急情况。

“有时候做着做着就情不自禁流眼泪,负责人的担子实在太重了,不能有情绪,工作要协调好,电话不停,信息又回复不过来,有时内心崩溃表面还要故做坚强。”每一次余桂连都是咬着牙在坚持,因为有这个团队需要她带领、起表率,才能着一直走下去。

谈到9次进驻隔离点,余桂连表示,每次都在边做边积累经验,一边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而另一边是对家人、对孩子的满心亏欠。对于进驻隔离点工作,家人都给予了无限的支持,但对于在读幼儿园小班的小儿子来说,还是难以理解的。每次接到进驻隔离点的任务后,余桂连只能在清晨,趁小儿子还没睡醒时偷偷溜走,否则面对的只有“妈妈不要去隔离点、妈妈不要我了”的哭喊,每次进驻隔离点,她都不敢和孩子视频聊天,怕再次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想念孩子时,也只能翻看照片以解思念之苦。

“内心必须要很强大、很能抗压、很能吃苦才能坚持下去,要带头做到‘狠心’舍小家,才能更好地为大家!”3月7日,入驻隔离点的100余人在完成14天隔离后,顺利解除隔离平安回到所在地的市区,但对于余桂连及同事们来说并不能休假,因为他们知道,在本土疫情多变的情况下,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将是新一轮的挑战。

记者/王钰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