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连续推出10篇“两会观察”,和您一起观察两会

南方评论
+订阅

阳春三月,2022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国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谈到哪些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哪些信号?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体现?哪些法律政策需要完善?下一步经济工作怎么做?大湾区未来发展怎么搞?……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连续推出10篇“两会观察”,和您一起走近两会、观察两会。

1.《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催人奋进的春天里,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大幕,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带着全省人民的热切期望奔赴北京,向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汇报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的新成绩,在参政议政中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

2.《透过全国两会感受中国发展脉动》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预期中国经济今年表现如何,宏观政策稳定经济的着力点是什么?”“中国是否需要对国内防疫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中国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经济成本是否会上升?”“近年来保护主义加剧,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对华围堵力度,请问这是否会打乱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中国会如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政策?”……这里有答案!

3.《架起民意桥梁,见证中国之治》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5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代表委员走上通道,向大会传递民意,向公众讲述中国之治,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使“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成为了展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扇特色窗口,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多彩和真切含金量。

4.《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确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为战胜风险挑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6.《聚焦“国之大者”,守护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对我们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7.《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的实现离不开具体实践,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数千名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传递民意,将人民所思所盼融入国家顶层设计,彰显了中国民主的独特魅力,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8.《“五个必由之路”:揭示新时代中国“成功密码”》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概括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形成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

9.《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全年经济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如何攻坚克难,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3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回应今年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为我们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凝聚了信心。

10.《大湾区,众所期许中展现美好未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构建疫苗接种协同体系,共同打造跨境数据联通试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联动机制……代表委员聚焦科技创新、人文湾区、民生合作等重点领域,积极反映三地民众共同期盼和心声,为深化粤港澳三地协同合作建言献策,昭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美好未来。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