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二十八期活动主题为“年轻与古老的对话——年轻人的非遗世界”。
嘉宾作品展示。
非遗新造物,潮州青年有新思路!3月10日,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美术高级讲师黄威,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许泽荣,潮安区非遗潮州养生香艺传承人王彩洁,潮州麦秆剪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烨娃,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潮州市香聚粤绣研究院首席技术官佘旭垒在潮州古城里的唐伯元故居展开对谈,讨论潮州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新方向。
本次活动是“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二十八期,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社科联承办,主题为“年轻与古老的对话——年轻人的非遗世界”。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许泽荣。
许泽荣潜心瓷艺十多年,钟情窑变。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变化。许泽荣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相较于以前单一的本土窑变形式,现在可以收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窑变材料、配方理念、造型设计带回潮州进行研究,发展出新的窑变形式。许泽荣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富有新气息的窑变陶艺语言,“我的窑变是当代的,但造型是传统的”。
如何担起窑变传承的社会责任?许泽荣计划通过自己的艺术馆,组织各类活动,邀请外地陶艺家到潮州进行交流碰撞,将国内乃至国外的资源带进来,带来更新的创作理念和思想,再将潮州文化更好地带出去。
潮州麦秆剪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烨娃。
郑烨娃探索出了麦秆画传承的新模式“播种、生根、施肥”。“播种”即将麦秆画的制作过程化繁为简,浓缩成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可以体验到的课程,吸引小朋友线下学习体验,种下关于麦秆画的“种子”,同时线上推广麦秆画的简易DIY材料包。“生根”即开展“非遗进校园”,完善麦秆画教学计划与校本教材,让学生系统化、规范化学习麦秆画的核心内容。“施肥”即培训教授麦秆画的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阶段对相关专业学生以点带面进行“施肥”输出养分,提升麦秆画的传承质量与效率,培养一批麦秆画的专业人才。
潮安区非遗潮州养生香艺传承人王彩洁现场演示。
王彩洁现场展示了养生香艺中的熏香礼仪。她介绍,香文化自古以来便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文化当中,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以年轻、新潮的方式将香文化生活美学和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可以从文旅结合的角度,开发一系列香文化文创产品,如配饰、首饰等。”目前,香道文化课程已进入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王彩洁表示,除了香道进学校,还可借助社交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潮州养生香艺。
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潮州市香聚粤绣研究院首席技术官佘旭垒。
潮绣女士手提包、首饰盒等。
佘旭垒现场展示了潮绣女士手提包、首饰盒等潮绣产品,她希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潮绣产品,打破大家对潮绣使用场景的固有印象,“让潮绣走进衣食住行,就是在生活里为潮绣做宣传。”
此前,佘旭垒参与了潮绣与电商直播结合的公益培训,学习如何利用电商直播推广产品。“直播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介绍我们的潮绣产品,介绍产品的同时也在传播潮绣文化。”她认为,现代人的购买习惯及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电商直播不仅增加了新的销售渠道,也是一个新的非遗文化宣传窗口。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美术高级讲师黄威。
黄威就“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人才培养的路径”这一问题发表观点。她介绍,在普职融合的教育环境下,可以尝试在学校中传播非遗文化,比如为学生设置感知非遗文化的课程或体验。
现场观众提问。
现场不少年轻观众发表意见。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林琦认为,可以在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游戏中融入非遗文化。韩山师范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学生何宏业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了解非遗所需的成本、起步的门槛很高,他提出,是否有更合适年轻人的途径去深入了解非遗文化。
【图文】肖燕菁 吴嘉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